本报讯(唐守伦)“将幼儿园作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显著下降,总体近视率年度下降1%目标。”近日,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加强幼儿园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切实降低幼儿园阶段近视发生率,推动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质增效。
《通知》要求,强化幼儿园近视防控。各幼儿园每天保证幼儿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体育活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活动分上午、下午时段进行,恶劣天气改为室内活动。各地各园要制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管理细则,幼儿连续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严禁非保教需要使用电子屏幕。严禁布置需观看屏幕完成的亲子作业。各地教研部门要指导幼儿园在课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将幼儿用眼习惯养成的目标与要求纳入一日活动流程安排,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读书姿势。注重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三位一体”近视防控体系:通过游戏化课程激发探索兴趣,运用场景化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借助科技化手段增强互动体验。近视防控课程应纳入园本课程进行研究和实施。各幼儿园要落实幼儿健康检查制度,每半年检测1次视力,监测儿童远视储备量。完善儿童视力健康档案,跟踪对比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分级预防。对远视储备不足或视力监测结果异常的幼儿做到“一生一档”,并及时通知家长前往正规眼科医疗机构复诊,提醒家长增加其户外活动时间和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改善教室灯光照明,优化采光环境,保持窗户清洁,避免遮挡,确保自然光均匀入射。幼儿园阅读区课桌椅高度应匹配儿童身高,确保幼儿阅读时眼睛距离桌面“一尺”。设计并采用视觉友好型墙面装饰与教具,避免采用高饱和度色彩、强光反射材质或高频闪烁元素,优先选用柔和的自然色调、哑光表面及大字体清晰图案,确保幼儿在观察和互动时双眼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视觉疲劳与光敏感风险。要深化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每班布置一个“护眼角”、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家长课堂)、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屈光度检查并向家长反馈视力情况,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学生视力状况。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幼儿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合适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建立眼健康科普宣教区。
《通知》要求,强化幼儿科学用眼习惯养成。推行“三个一”口诀,指导幼儿在阅读、画画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阅读、画画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巡查纠正。幼儿园可以在洗手池、阅读角等关键地点设置“20-20-20”法则图示,教师应在幼儿连续用眼20分钟后引导其向远处眺望。联合社区医院或眼科医院,通过请专家进校或让幼儿体验“一日眼科医生”等浅显易懂的方式,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不揉眼等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幼儿园每月开展1次“护眼小课堂”,以护眼儿歌、护眼游戏等体验活动科普眼健康知识。引导孩子做到“两多两少两不要”的健康饮食准则:多吃新鲜蔬菜、多吃新鲜水果,保证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取;减少甜食和油炸食品的食用频次,减少饮用高糖饮料,控制糖分与油脂摄入;培养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助力营养均衡发展。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生物钟,每日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时长。
《通知》要求,强化校家社协同推进。各地各园要将幼儿的近视防控纳入《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班级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普及“远视储备”概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近视不可逆、现阶段幼儿近视防控不仅重治更应重防的观念,破除“长大了就看清了”“近视戴镜即可”等误区。建立家园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履行幼儿视力保护亲子公约,营造良好家庭护眼环境。幼儿园通过发放家庭护眼任务卡、设立“无屏日”等方式,倡导以亲子互动替代“电子保姆”,减少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家庭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幼儿园、专业机构和儿童联动的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儿童的视力监测、数据分析、科普宣传、早期干预等工作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排查周边商户违规销售激光笔、劣质玩具等危害视力的产品,共同指导家长选择经过第三方认证的验光配镜服务企业门店和镜片镜架等产品。各地各园应主动对接卫健部门或社区医院,争取视力筛查资源与专业指导,卫健部门要遴选具备资质的眼科医疗机构与幼儿园结对,定期组织医生为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充分发挥近视防控宣讲团的作用,在每年的近视防控宣传月、“全国爱眼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家长普及近视对孩子身体健康、未来学习、生活和职业选择的不良影响,提高家长对孩子近视问题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