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收古董趁机行窃 法不容情两男子获刑

镇江日报 第09版:法治 2025年06月26日

  

  

  

  本报讯(王运喜 娄琼琼 记者 张驰川)我国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古钱币、古董,品种繁多、数量庞大、价值不菲,有些老年人家中收藏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钱币、古董。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独居的老年人,以收古董旧物为名,趁老年人不注意盗窃他们珍藏的古钱币、古董,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法律制裁。

  男子乔某和男子赵某某一直以收购古玩旧物为业,二人相识后,于2024年5月左右约定一起合作收购古玩,利润平分。2024年6月的一天,乔某、赵某某以收古董旧物为由来到70岁的徐先生家中,询问其是否有古董要出售,徐先生拿出了几个旧瓷碗,赵某某看徐先生正与乔某谈价格,而其家中又没有其他人,便将自己在杂物间翻找到的铜手炉藏匿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快速离开徐某某家。事后赵某某告知乔某此事,并让其帮忙卖掉,乔某销赃得款800元。后经鉴定,该铜手炉为一般文物,价值1000元。

  2024年7月,乔某、赵某某又来到同是70多岁的谈先生家中收购古物。在商谈过程中,乔某发现老先生家中的古旧桌子抽屉里有一盒古钱币,其中有一枚古钱币看似价格不菲,顿时起了盗窃的念头。乔某为了迷惑年老体弱、独自在家的谈先生,便把盒子里装的古钱币倒在地上,趁机快速地把那枚古币攥在手心后放到裤子口袋里。而一旁的赵某某以询问价格为由边看边问,转移谈先生的注意力,二人得手后便快速离开。当天下午,二人将古钱币销赃,得款4800元。后经鉴定,该古钱币为明代“天启通宝”,系一般文物,价值5000元。

  此后,乔某、赵某某又以“调包计”的伎俩,用随身携带的1枚“康熙通宝”调包了朱老汉的1枚“顺治通宝”。受害人报案后,乔某、赵某某很快被传唤到案,并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2024年11月,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办案人员认为被告人乔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被告人赵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经丹徒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公开审理此案,采纳检察机关全部指控,以盗窃罪分别判处乔某拘役5个月、缓刑7个月,赵某某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醒,古钱币、部分古董价值大、体积小,易被顺手牵羊、调包,出售时要谨慎保管,尤其是独居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对象,更要警惕小心,谨防财物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