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文史馆建成记

镇江日报 第10版:西津渡 2025年07月11日

  

  

  

  □ 何 明

  京畿路,这条浸润着历史时光、绽放着烟火诗意的街道上矗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这里东悬“镇江道院”匾额,西嵌“积善”石刻,飞檐斗拱与巴洛克浮雕融为一体,宗教图腾与吉祥纹饰相得益彰,尽显匠心。这座建筑始建于1923年,是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2019年入选江苏省文物保护建筑,2025年4月29日,蝶变为镇江市政协文史馆并建成开放。这里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更见证着镇江政协工作新篇章的开启。

  

  使命在肩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政协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史工作。作为党和国家文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国政协、江苏省政协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政协文史馆建设”。多年来,广大政协委员也不断呼吁建设政协文史馆。镇江市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省政协部署安排,顺势而为、乘势而上。2022年3月,九届政协伊始就将文史馆建设列入本届政协工作重点,以文史馆建设运行助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机构编制、预算安排、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这里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2022年11月24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市政协文史馆项目作为2023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2023年6月,市委编委会同意设立正科级建制政协文史馆,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人;2024年5月,市发改委批复同意文史馆建设;2025年1月,镇江市政协文史馆开工建设……

  

  匠心筑馆

  

  文史馆展陈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情怀,传承的是文化。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文史馆始终坚持高标准站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始终坚持讲好镇江故事、政协故事,传承历史文脉,打造精品工程。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这座民国建筑,历经风雨、饱经沧桑。文史馆选址确定后,立足文保建筑和木质结构的现实条件,市政协专门成立文史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与相关属地、部门单位协同发力。建设期间,润州区委区政府、金山街道和京畿路社区大力配合;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干道办、镇江城建集团、市新华书店、西津渡文旅公司等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特别是2025年以来,各相关建设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如期实现文史馆建设目标。

  两年半时间、1200个日夜、1300平方米空间,一场场方案论证,一次次现场推进,一幕幕挑灯夜战,从危房加固到内容布展,从楼阁修缮到环境整治,既有“啃硬骨头”的攻坚战,也有“用绣花针”的功夫活,打造了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大众殷切期待。这不仅是一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也是政协文史工作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市政协聘请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担任专家组组长,全程指导文史馆展陈工作。组建文史大纲展陈编制小组,聘请33名文史馆员充实编撰力量,分三个专项有序推进大纲编制;多次召开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文史展陈大纲专家评审会、展陈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得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国政协文史馆副馆长唐惠秋等专家领导的关心认可。

  为同步建设镇江院士馆,2024年,市政协专门派出五支队伍,由市领导带队奔赴全国各地、走访镇江院士,带去家乡慰问、沟通联络感情、征集珍贵史料。走访组受到了热情的接待,累计征集各类院士资料百余件,这些都为建设文史馆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与有力的支持。107岁的船舶设计专家杨槱院士亲自为文史馆题字“船连世界”,并委托其儿子杨思远向文史馆捐赠档案资料。

  

  薪火永续

  

  文史长卷记录城市脉动,院士星光激励追求创新,书院书香浸润历史名城,协商监督凝聚广泛共识。集“两馆一院一廊一家”等功能于一体的镇江市政协文史馆,是展示镇江历史文化风貌、弘扬镇江人文精神的文化公益场馆和对外宣传窗口,是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展示、研究、利用的重要平台,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正以活态传承激活文化基因,以为民情怀书写时代篇章。

  文史馆,以丰富厚重的文史资料,充分展现镇江政协开启新纪元、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光辉历程和履职成就;院士馆,生动呈现38位镇江籍两院院士的先进事迹,激励全社会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京畿同心书院,是市政协和凤凰传媒新华书店联合打造一个集图书销售、文化活动、阅读推广、公益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委员之家,作为委员学习交流、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西津渡协商议事长廊,深入社区居民和街区游客,搭建开放、包容的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彰显“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机活力。

  蓝图正在绘就,逐梦惟有笃行。截至今年6月底,两个月的时间,市政协文史馆已接待全国各地团队80批次,参观游客超3.5万人次,举办京畿文史课堂4期,各类文化文史活动6场,成为京畿路上的打卡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