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美人”柑橘。 江心园区供图

芊慕花园。 江心园区供图

江心洲的大航拍风貌。 蒋敬 摄

视频制作 蒋敬 施凯 钱恒 张玄烨
本报记者 崔宁华 栾继业
本报通讯员 徐鹏 王清逸
耕地不足万亩,人口不满4000,出入只有汽渡……坐落于江岛的丹徒区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体系为主的园区,面对资源短缺、要素不足的“硬伤”,如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7月盛夏,《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采访组对江心园区党工委书记王成作了专访。他表示,将以农文旅融合之“钥”,解开乡村全面振兴的“密码”,重塑园区发展底层逻辑。
农文旅融合发展,盘活资源要素
“我们将结合江心的位置特点和发展现状,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王成表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江心近年来立足发展实际,不断总结、摸索,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
他说,今后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改善,都要围绕融合发展多创新、多实践。同时,以理念创新进一步推进发展思路转变,以新发展理念盘活江心的资源要素,使“死资源”变为“活资产”,令“旧资产”产生“新效益”。
立足“生态小岛”建设,壮大特色产业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江心成为一块生态宝地。近年来,江心园区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奋力扛起长江大保护使命,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动能的系统转化。
在王成看来,江心园区要实现生态环境向经济发展的优势输送,首先要立足“生态小岛”建设,修饰好江岛风貌,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其次,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好江心现有的特色优质农业产业基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业科技在江心的推广运用,对江心农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提升江心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王成告诉记者,江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园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前谋划、率先实践,打造旅游新热点。目前通过加大与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及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合作力度,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江豚科普基地和江豚观测站,积极探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丰富岛内“江豚元素”,打造江豚IP,让“江豚名片”成为当地新的生态标签。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民宿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江心园区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王成说,具体而言是做实“三件事”:挖掘江心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民宿发展,增加乡村旅游收益;丰富产品供给,延长旅游旺季时间。
近年来,江心园区充分挖掘江心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始终。保护和继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民间工艺等,并将其融入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的同时,也凝聚人心,培育好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针对目前游客“半日游”的现状,江心园区还加快推动民宿发展,重点推进江岛整体规划工作,盘实资源,理清家底,招引一到两个有规模、有特色的民宿项目,带动整岛旅游衍生项目,实现让游客“住一晚”的目标,延长旅游产业链。此外,江心农业旅游的旺季通常在10月和11月的柑橘采摘期,其他季节旅游人数较少。园区将积极探索新的高品质农产品的引进和推广,实现与柑橘产业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延长游客在岛时间。同时,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休闲农业、民宿度假、民间手工艺、江豚观测等新项目、新业态,增加江心旅游的选择项,实现月月有风景、季季有看点。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需要,是农村生态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王成坦言,江心园区以集成之力回应民生期盼,已形成农业打底、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多业融合的全要素发展格局,让“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多项关键经济指标超出预期,标志着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蝶变,正为江心园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线攻坚
闻“汛”而动 守护江岛安澜
崔宁华 栾继业
“汛期不过,巡查不停。”在江心园区采访期间,正值当地防汛备战关键时期。江堤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是各行政村组织起来的巡防队,每天在各自的责任段上巡查,肩负着守护一方安澜的重任。
江心洲地处镇扬河段下游,是长江岸线最不稳定的河段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防洪、防涝、防坍、防台”是每年汛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岛民”以“汛”为令、闻“汛”而动,打好防汛救灾攻坚战。
五套村老党员王兵是位“巡防老兵”,有着30多年的巡防经验。“关键是要听,要看。”谈及巡防,王兵总结出两点经验:听水流的声音,细小的水流声可能就会引起较大的渗漏;看泥土的湿润程度,泥土不寻常的湿润,需要引起重视。王兵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巡防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巡防员,这是巡防员在巡堤查险“前哨”必备的真本事。
记者了解到,江心园区现有沿江堤防16.24公里,断面土方均为粉砂质黏土,高水位期间,极易产生渗漏、管涌等险情。园区另有港堤1.5公里,通江涵洞9座;岛内乡、村级河道19条,总长34.7公里,防汛任务艰巨,形势严峻复杂。
为了确保安全度汛,园区立足“早”字,打好防汛“主动仗”。一方面,在区级防汛指挥部体系下成立了和畅洲(江心洲)行洪运用前线指挥部,下设动员发动组、交通保障组、运用控制组、道路管控组、安置保障组等8个工作组,3个行政村组织巡查抢险队伍4支,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有条不紊地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另一方面,园区启动防汛抢险应急工作预案,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此外,园区聚焦“实”字,做好防汛设备及物资的储备,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防汛形势的不确定性。其中,机械设备包括小挖掘机三台、平板车一台,卡车三辆,水利站驻站拖拉机一辆,以便第一时间运送抢险物资;防汛物资包括木材、钢管材、草包、彩条布、编织袋、土工布等,物资储备数量充足,确保防汛屏障稳固牢靠。
记者手记
“向心力”在这里激发强劲活力
崔宁华 栾继业
固定资产完成总投资额3727万元,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15%,完成新入库列统投资额1189万元,今年1-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0万元,超上年同期4.68%……江心园区在丹徒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交通不便、资源短缺,今年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却超出预期。
记者注意到,这背后是江心上下一致的“向心力”所释放出的磁吸效应,把一个个“发展愿景”变成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凝聚最大向心力,奏响发展最强音。江心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通过“向心力”的打造,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使命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园区上下沿着既定目标开展创新和实践。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示范点建设等各种形式引导更多农户、经营者和企业家打破“信息孤岛”。
面对来势汹汹的水情,园区上下更是凝聚起强劲向心力。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听令而行,推行主要领导包片、班子成员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四级联动机制”,筑牢防汛安全责任堤。广大群众自发成立巡防队,每公里堤坝设一小组,每组4-6人,8小时一班,24小时巡防,确保时刻有人在堤上,不让险情落地上。
也正是这种上下一心的“向心力”,汇聚成强大的战斗力,让江心激发出强劲发展活力。
总编快语
“城市后花园”,期待您常来看看
刘兰明
盛夏时节,车行江心洲,绿树成荫,水天一色。这片被誉为“城市后花园”的江中绿洲,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与江心人的守护,流转着四季独特的生态魅力。
从宣传委员到管委会主任,再到园区党工委书记,王成已在这里工作8年。短短几句聊天,王成就为我们勾勒出“春赏繁花、夏品鲜果、秋尝柑橘、冬观江豚”的四季画卷。
作为生态江心的新名片,近年来成功引进的“芊慕花园”项目,是全国重要的大花葱鲜切花基地。今年“五一”假期,这里的木绣球引得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游览人次同比增长44%。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最佳时节。
这里还盛产无花果与葡萄,清甜可口。王成曾化身“主播”,倾力代言,可见其对自家水果品质的信赖。
江心的另一张名片是柑橘。“红美人”这个曾获省级金奖的品种,成功扭转了传统柑橘产业效益下滑的困境。王成说,这离不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等专家的悉心指导。
更令人心动的是四季常在的长江精灵——江豚。这片水域作为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常有江豚跃出水面。园区与江苏科技大学“长江江豚保护实践团”合作,致力于江豚种群恢复和栖息地生态系统修复。到江豚观测站与“微笑天使”美丽邂逅,怎能不令人向往?
记者第一次登上江心岛还是2003年的夏天。当时的政府大院一直坚守到成为危房,于一周前结束“历史使命”。正是这座危楼,见证了江心对生态的坚守。
王成坦言:“生态是江心最珍贵的家底,环境是最大的潜力。”园区精准发力,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全力提升农业质效与品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与标准种植园建设,擦亮“滩八样”“江洲”等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打好“农文旅融合”这张核心牌。除了欧式风情与乡土意趣相映成趣的“芊慕花园”,投资2200万元的花谷田园民宿项目以及一些休闲农业、民间手工艺等新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留客过夜的愿望正在实现。
采访最后,王成还不忘“官宣”江心的无花果和葡萄。希望市民朋友们,周末到江心洲走走看看,品尝这里“盛夏的果实”,感悟“梦里水乡”的淡淡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