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镇江日报 第03版:评论 2025年09月08日

  

  

  周竹生

  

  老话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来简单,做到不易。

  生活中,我们常常轻易体谅自己的疏忽、包容家人的缺点:自家孩子的调皮是聪慧活泼,别家孩子的相似举动却是缺乏管教的表现。同时,对他人的苛责变本加厉:对同事斤斤计较,对下属求全责备,对陌生人的言行横加指责。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做法,不仅损害人际关系,更阻碍自我成长。

  网络时代,这种双重标准尤为危险。在社交媒体中,人们常轻易对素未谋面者进行道德审判,却罕以同样尺度检视自己。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倾向,已成为许多网络暴力和社会对立的根源。若能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网络环境必将清净许多。

  真正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将审视他人的目光转回自身,在指责他人之前先反思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赢得真诚的尊重,才能建立健康而持久的人际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宽以待人,核心在于一个“宽”字,即宽厚待人。我们怎样宽容自己和家人的无心之过,就应怎样推及他人乃至陌生人。对待家人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他人就不能像秋天般凉薄,更不能像冬天般凛冽,都要有春风扑面的暖意。温暖的源头在于“共情”,是一种视人如己的包容与体谅。真正做到“以恕己之心恕人”,才能打破对人对己的双重标准,实现一视同仁。

  以律人之严律己,关键在于一个“律”字,即严格自律。应以要求他人的标准反求诸己,刀刃向内而非向外。严于律己,意味着在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方能令人信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人心服口服的言传身教自可收到“见贤思齐”之效。

  待人以宽,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基于理解的包容;律己以严,也非自我折磨的苛求,而是追求进步的自觉。二者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共同构筑了健全人格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石。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修的是宽容之心,炼的是自律担当。这既是处世智慧,亦是人生修为。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