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佩佩)9月8日,在镇江市实验小学升旗仪式上,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导师育人故事集《心灯点亮的地方》被送到全校导师的手中。这本故事集收录了该校30位教师的教育实践案例,将成为新教师们的“育人指南”。
当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该校教师办公室,看到田欣妍老师正利用课间认真阅读故事集。“我是2023年寒假入职的,目前担任三年级班主任。”田欣妍表示,作为师范生,她在校期间学习过大量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理论灵活运用于瞬息万变的真实课堂,对她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本故事集正是教育理论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身边老师如何‘因材施教’,比如怎样让一堂班队课‘活’起来——这些经验可以直接借鉴,非常实用!”
记者了解到,该故事集收录了该校30位教师的育人故事。作者中既有刚入职两三年的青年教师,也有从教三十载的资深教师;涵盖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也包括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一次课间的鼓励、一场出游中的并肩而坐、放学后的一通电话……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正悄然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
“今年寒假,我们发动全校200多位教师撰写育人故事,这本故事集是学校推进全员导师制的又一重要举措。”镇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王燕彬介绍,该项目既帮助资深教师系统梳理教育心得,也为年轻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案例。近5年来,该校新入职教师超过40名。通过全员导师制,学校着力提升教师作为导师的胜任力、强化协同育人能力,从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据悉,京口在全区各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就是实现从“教师”到“导师”,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目前,所有中小学均已成立由书记、校长牵头负责的“育心护航”工作组,系统推进全员导师制建设,合力构建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