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笔为戈助威中国抗战

镇江日报 第08版:春江潮 2025年09月12日

  

  

  

  □ 张伟清

  入秋的镇江,依然炽热,我们冒着高温去江苏大学,参观“赛珍珠与中国抗战”主题文献展。这次展览由江大图书馆国际赛珍珠文献中心与市赛珍珠研究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举办。

  走进展厅,赛珍珠头像映入眼帘,她宽宽的额头、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给人友爱和慈善的印象。展厅一侧摆放着她的抗战作品目录、重点作品、部分参与抗战史实的介绍展板。展厅中间展示她的文学作品、《亚洲》杂志文章、新闻报道与照片史料,全景展现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同时融合AI技术与多模态文献资料,经赛珍珠数字人之口,讲述她与中国抗战的历史故事。由于江大新学期刚开学,我们遇到不少大学生也在参观。

  赛珍珠(1892—1973)在美国出生,但在中国生活近40年,其中在镇江18年,对中国感情深厚。她一生创作一百多部作品大多讲的是中国故事,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

  我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参观,仿佛穿越到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见到赛珍珠在“第二故乡”中国被日本战火摧毁、昔日辉煌的文明惨遭蹂躏之际,奔走呼号、奋笔疾书,为中国抗战赢得美国甚至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和同情所作的贡献,透射着正义必胜的伟大精神。

  

  她为中国抗战呐喊

  

  1931年,日本进犯中国东北,赛珍珠积极充当中国抗日宣传员。1934年她回美国定居,虽远隔重洋,但时刻关注中国命运,发表“向西方解读中国”“中国和西方”主题演讲,增进了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好感。1936年,她在华盛顿宪法大厅就中日关系发表演讲,尖锐抨击日本帝国主义,让西方主流社会认清其侵华本质。

  1937年12月,赛珍珠看到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她演讲谴责日军暴行“所有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字里行间发出了血淋淋的冤喊:还我头颅!我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如果美国坚持目前态度,它在逻辑上就等于加入希特勒行列,站在法西斯一边。”(于继增《赛珍珠与她的中国情结》)

  1938年她发表题为“中国必胜”演讲,认为这场中日战争是“惨无人道之战争”。1938年7月,赛珍珠为《红皮书》杂志写了《日本必败》一文,她说:“中国人是不会投降的,日本人也不能征服他们!”

  1938年12月,她在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颁奖讲坛上,向世界宣布“当我看到中国空前地团结起来反对威胁其自由的敌人时,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钦佩中国……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赛珍珠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没有忘记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成为那一时期中国人民抗击外来入侵者在国际上的代言人。

  1940年,赛珍珠在东西方协会“战后中国与美国”秘密报告中提出:“中国应立即对美国人民开展一项高明的、精心策划的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教育活动。”她把制定的宣传计划交给中国驻美大使馆。她认为,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和交流,才能克服两国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成的障碍,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1941年5月,她在纽约中华联合救援会前发表“中国之团结一致”演讲,为中国抗战鼓劲。1942年3月,她应美国之音、英国BBC电台邀请用汉语发表广播演说,她说:“中国人是不会投降的,日本人也征服不了他们。”“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大地史诗:赛珍珠》)

  20世纪30年代后期,她和丈夫沃尔什还改版《亚洲》杂志,使该刊成为美国了解亚洲和中国的窗口。《亚洲》杂志为此刊登不少来自亚洲包括中国抗日前线的报道,彰显了坚定的反法西斯立场。她把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率先发表在《亚洲》杂志上,并在一家电台评述这部作品时直言不讳地说:“毛泽东是赢家,蒋介石是输家。” 我国左翼作家鲁迅、茅盾、郭沫若、柔石等都曾在《亚洲》杂志上发表作品。她自己也在该杂志不断发表文章,声援中国抗战。据有关资料,中国抗战期间,赛珍珠仅在《亚洲》杂志就发表《我们必须站在一起》等抗日文章30余篇,字里行间充满对中国无尽的眷恋和对中国人民深深的热爱。

  

  她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抗战的文艺作品

  

  作为作家,赛珍珠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再现和支持中国抗战。1939年出版长篇小说《爱国者》。该书描写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轰炸上海、广州沦陷、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摧残,表现了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1940年她到中国,包括回到被她称为“中国故乡”的镇江,收集抗战素材,1942年创作小说《龙子》。该书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揭露这场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巨大灾难。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英文向西方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长篇小说。许多读者把它当成“来自中国抗日前线的真实报告”。该书成为继《大地》之后又一部畅销作品。美国《时代周刊》称其“作品生动感人,是一部直露地描写中国沦陷区人民抵抗日军的好小说”。(《影像中国:赛珍珠作品的美国电影之旅》)同年她又创作小说《中国的天空》,展现了战争中的医疗救援、中国民众抗战的韧性。《龙子》和《中国的天空》均被美国拍成电影。

  1943年她写成长篇小说《诺言》,为《龙子》续篇,反映了她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希冀。1945年出版长篇小说《中国的航程》。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她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今天和永远》、剧本《光明飞到中国》《中国到美国》等7部、散文集《中国的小说》等4部,编著《中国木刻》1本,创作态势惊人。其中短篇小说《滇缅公路的故事》,首次向世界披露中国男女老幼铺筑公路用以抗战的奇迹。

  赛珍珠作品远远超出了文本自身意义,成为一种颇具世界语味道的文化交流工具,让生活在迥异文化背景里的人们,在同一首乐曲中相邀共舞、神气互通。她用灼热的笔尖融化人心,以文学之杖,搭起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她以文学呼唤和平,以文学缝合文明的创伤,以文学见证和推动了中国抗日事业,旗帜鲜明地声援了中国抗战。

  

  她参与和组织了许多援华抗日活动

  

  赛珍珠支援中国抗日不遗余力。1938年她代表设在纽约的“中国饥荒求援会”发出800封信,为战争中受害人募捐。1940年夏秋,她组织“希望之书”运动,筹集10万美元购买医疗药品支援中国。1940年11月,赛珍珠成立“紧急援华委员会”,自任主席,第一个目标就是在6个月内筹集100万美元援助中国,又办了两个急救训练学校,帮助中国训练战地医生。

  1941年2月,她任美国联合援华委员会主席,宣布开展500万美元筹款活动,她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对于我们期待世界的民主前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年3月又正式成立“东西方协会”,她强调该协会的使命是:“为了帮助世界这一面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世界另一面的普通老百姓。” 该协会与《亚洲》杂志交叉互补、致力于亚洲与西方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同年4月她任美国中国救济事业联合会董事,继续筹募援华资金。1942年她应宋庆龄之邀成为“保卫中国同盟”荣誉委员,在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品,支援中国抗战。

  中国抗日期间,赛珍珠在美国热情帮助了老舍、胡适、林语堂等许多中国文化名人,并支持中国活动剧社在美国巡回演出,宣传中国人民抗战决心。1945年,她应罗斯福夫人邀请,安排并主持王莹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抗日节目,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抗日歌曲,并带头为中国抗战捐款。她还动员美国九个州的州长和社会名流给经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写声援信。

  “人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最有力量,赛珍珠一直把自己当作中国的一员,她对中国的热爱真诚、深沉而持久。”“赛珍珠在中国抗战时体现的境界、担当和行动,让我们感动和钦佩。”“赛珍珠的作品和行动是中国抗战历史的一部分,她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一员。”我在翻看赛珍珠作品时,听到几位大学生在议论。

  赛珍珠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影响,为支援中国抗战呐喊助威,她的热情和言行得到中国人民的称赞,1941年中国人民授予她“领绶采玉勋章”。著名社会活动家庄心在上海《矛盾月刊》撰文说:“赛珍珠是一位外国人,但她的写作是真诚的。如果有异国的作家能以真切的态度来描写中国的现实相,那便是中国的友人。”周恩来曾经评价:“赛珍珠是著名小说家,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方面同情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参观结束,一缕阳光正巧冲破云层照射在江大图书馆楼上,它仿佛在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