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4年07月28日

“镇”聚人才 逐梦“江”来

——写在2024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活动启幕之际

  

  

  

  

  

  本报记者 周迎

  

  暑热,镇江的“聚才”之心更热。

  以“校地合作 携手向新”为主题的2024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活动启幕,正如一本记录城市与人才亲密交流的崭新书册,也同步在扉页中,留下“笔走龙蛇”的序章。

  接下来的一周,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将齐聚镇江,共襄盛会,1个开幕式、13个主题活动,全景式、立体化展现全市人才工作的显著成就、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将镇江“聚才”的信号灯点得更亮。

  自2021年启动“金山英才”计划以来,我市不断加快“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建设速度,持续放大“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品牌效应,构建“1+2+3+N”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大学生“聚镇”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集聚各方面人才来镇留镇创新创业,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8.51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近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镇江着眼未来,拿出‘杀鸡宰羊待客人’的态度,对人才经费支出只增不减,深入实施人才‘镇兴’行动,每年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左右……”在6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的专访报道中,市委书记马明龙发出鲜明信号,镇江求才之意、望业之心,从未改变。

  人才聚“镇”,城市发展必“江”来可期。

  倾心引,让人才“诚意满满放心来”

  “初入建华,初到镇江,一切都是幸福的——有亲切的师傅,有贴心的生活支持,有适合工作生活的环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没几年的伍锐,如今已成为建华建材集团研发团队中的重要一员。谈及镇江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给予他的强有力支持,尤其是前3年每月的固定资助让他深感幸福。

  坚持人才投入强度不减、支持力度不变,近3年来,镇江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超18亿元,年均增幅达25%。聚力实施大学生“聚镇”、青年人才“归雁”两大计划,举办招才引智“镇江日”、“归雁”学子服务月等品牌活动,三年来累计发放生活、购房等各类补贴1.1亿元,吸引14万名青年大学生与镇江双向奔赴,不断释放对青年人才的“磁吸效应”。

  城市发展高质量,产业更需向“新”而行。

  近3年来,镇江组织人员先后走进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对接各类人才超10万人次,聚焦顶尖人才,紧扣“四群八链”,突出“高精尖缺”,先后引进顶尖人才(团队)19个,总支持额度达1.9亿元。

  2021年11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在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面对线上线下4000余名师生激情“喊话”:“我代表镇江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发出诚挚邀约:留下来,留在镇江,和镇江一道燃放青春、成就梦想!”

  为了让在镇大学生留下来,我市实招频出,开学季,组织“千名学子游镇江”;实习季、见习季,开展“千名学子百企行”,每年提供2000余个暑期实习岗位、6000余个就业见习岗位;毕业季,“在镇高校联动双选会”准时开场,每年4万余个岗位虚席以待,让青年学子“四季”在镇、“季季”精彩。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从12.7%上升到23%。

  2021年,我市还制定出台支持在镇高校引进培育人才八条意见,整合校地资源,给予最高100万元引才奖励,3年来,校地联合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徐立新、宋波等国家级人才18人,支持高层次人才来镇留校干事创业。

  “真金”和“真心”共用,镇江连续4年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50强,位列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行榜第34位,镇江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目共睹,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的发展动能。

  悉心育,让人才“埋头发展有盼头”

  镇江,不仅在人才引进上“不遗余力”,更在注重培养上“主动作为”,全力打造“基中高顶”金字塔式人才队伍,推进产才城教深度融合发展。

  集聚“高精尖缺”产业人才。全市累计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59人、省级人才工程562人,市“金山英才”计划383人,实施人才项目累计带动企业投入超7.5亿元、新增就业超6000人,架起助推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

  聚焦高端工匠,锻造卓越工程师,镇江持续举办全国百所技工院校校长镇江行、职业技能大赛、技能人才节等活动,涌现出以沈春雷、魏巧、林田中为代表的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在支持教育、卫生、城建等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近3年来,全市累计引进民生保障领军人才254人,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1709人,集中开展学术技术研修培训1万余人次。

  在全省率先谋划出台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学院、亚夫“新农人”学院,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人才引育的同时,镇江还整合资源设立12家人才特色银行,开发“金山英才卡”“金山英才贷”金融产品,建立“创投镇江”人才金融路演品牌,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贷款209笔、授信额达7.08亿元,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同时,每年赴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惠才暖企”走访活动,累计帮助协调解决引才用才难题586项,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人才的“关键小事”都是服务的“头等大事”。通过建立人才政策一本通、服务一窗办、权益一码清“三个一”人才服务体系,近3年来,我市累计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安居、健康体检、休闲健身、子女就学等线上线下服务8万余人次;健全青年人才常态化服务机制,建成8家人才友好街区,为人才提供安业、安身、安家、安心“四个好去处”。

  精心用,让人才“不拘一格显身手”

  今年41岁的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靖海国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工学博士,他带领团队完成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船用大功率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国内首台微引燃技术的双燃料发动机研发;以核心人员完成工信部项目“船用400mm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实现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们要为发展船舶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他说。

  产业向“新”,关键要推动人才向“新”而聚。我市坚持“对人才工作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的理念,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重点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明确新兴产业8个、未来产业7个、传统产业6个。坚决把“高精尖缺”“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引到科技一线、聚在产业一线。

  围绕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优化人才“镇兴”行动、“1+2+3+N”人才新政,给予高层次人才1000万元直至“上不封顶”的鼎力支持,累计引进产业领军人才987名,各方英才“奔涌而至”的景象加速呈现。

  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产才城教融合发展。

  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高校院所是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和创新成果“供给库”。近3年来累计推动高校人才申报入选“金山英才”计划31人,开展校地横向合作项目1385个,项目资金总额超过3.25亿元,累计产生销售超8000万元、新增就业400余人。有力推动镇江高性能材料、海工船舶、智能农机等重点产业茁壮成长。

  创新培育,“一体化”平台打造至关重要。我市坚持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人才平台提升计划,用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加快建设国药(丹阳)产业园、官塘创新社区等一批优质人才载体,全市已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以上人才平台509个。

  用“创新之水”浇“科技之花”结“产业之果”,3年多来,市级立项的12家人才攻关联合体已推动“下一代氮氧分离技术”“碳纳米材料研发”等“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突破;2023年,我市获省科学技术项目奖35项,创下近年最好成绩,美科太阳能、惠龙易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讯捷医疗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市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进入全国前20;2024年,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链式伺服刀库BT50-180T”成功打破技术垄断、摆脱了外向依赖;和成显示公司3名博士12名研究人员成功研发的8K超高清液晶显示的新技术获得了第22届中国专利奖最高奖——金奖,一举突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

  真心爱,让人才“吾心安处是吾乡”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为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不断激发增长新动能,2024年,我市坚持以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引领产业强市为主题主线,深入推进人才“镇兴”行动,持续做优“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工作品牌,人才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同步迈进。

  通过深化开展“1881”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推进各板块招才引智“镇江日”品牌活动和市级部门特色活动;高质量做好2024年度国家、省、市各级人才工程申报推荐工作,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人才招引影响力。

  聚力深耕校地人才合作,2024年我市启动并实施了校(院)地人才合作专项行动方案,印发2024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做好“科技镇长团”“技术副总”“产业导师”选派聘用工作;加大校地合作引才奖励力度,加快推动在镇高校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人才项目在镇落地转化;新建一批高校人才工作站,加快推进高校在镇合作平台高质量运作,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我市拓宽《镇江人才政策一本通》下载平台渠道,推动“镇江人才码”线上服务全覆盖,优化市人才服务专窗服务流程。同时,紧盯人才生活安居,完善人才租房、购房补贴政策,全面升级人才友好街区,丰富服务方式内容,多渠道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生活休闲等“关键小事”。

  时代东风正劲,我市正通过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让镇江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激荡不竭的澎湃动能,迈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的坚实步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