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佳好 束方敏
全镇年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GDP增幅超6.8%,规上工业总产值约75亿元;年初排定的13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列统,保有在谈优质项目12个;和美乡村创建工程稳步推进,14条农村道路全面翻新……
近日,连续3年获评丹阳市高质量考核第一等次及“争先领跑奖”“争先进位奖”的丹阳市吕城镇拿出了2024年的最新成绩单。成绩的背后是吕城镇积极打造有为政府的多方努力。
找准定位才能行稳致远
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找准定位才能行稳致远。一直以来,吕城镇以丹阳东“桥头堡”“迎宾地”的功能定位发挥着与东部苏锡常发达地区发展交流的作用,明确“敞开东大门,融入苏锡常”发展定位,以“小乡镇的成本”为项目提供“大城市的服务”,把吕城建成“创新创业活力新城、宜居宜业精致古镇”。
吕城镇结合实际,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多元发力推动产业经济、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多领域质效提升。健全“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自然村组、小区楼栋)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通过“支部+行业协会”模式探索建立高温合金、轻纺户外等行业党组织,把组织脉络延伸到乡村振兴各层级、各方面。同时,选优育强“头雁”队伍“主心骨”。锚定新一轮村“两委”换届目标,推动实现村“两委”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吸引一批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充实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针对社区党组织、园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功能特点, 积极为党的基层堡垒赋能增效,积极打造园区党建服务平台,帮助入园企业搭建企业党组织架构,在管理层、车间职工中设置党员先锋岗,以党员先锋的凝聚力、号召力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凝聚企业文化。
向新而行积聚产业优势
在长期的发展中,吕城逐渐形成了新材料、高端装备、粮油、轻纺户外四大支柱产业,又以特种合金为主的新材料行业最为突出。过去的一年里,新材料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幅领先,对全镇的经济贡献由过去的45%上升至60%以上。
在服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吕城镇分行业分领域组织60余位企业家赴武汉科技大学、沈阳金属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交流培训;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针对性开展行业技术培训、企业高层素质拓展、创二代企业家沙龙等主题活动,培训覆盖人数超300人。瞄准新时代市场发展趋势,吕城镇引导企业因地制宜“聚新赋能”。
一方面,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改扩能。一年时间里,吕城完成“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企业20余家,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10个,实现工业技改投资近2亿元。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加快合金行业领域细分,补齐上下游链条,形成全链条良性发展态势,激励户外用品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加快“机器换人”进程,占领国内外更多中高端市场。支持涂料转型升级企业进一步优化质态,以技术的升级和产品的迭代重回市场。
产城融合留好发展空间
空间要素是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吕城镇坚持规划先行,竭力构建科学的空间发展格局。吕城镇坚守耕地红线,开展产城融合规划,与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专业设计团队合作,结合“活力新城、精致古镇”发展定位,统筹推动“产镇融合”整体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快园区大项目承载区空间整理和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完成500亩净地储备,为吕城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投入1亿余元的电力改造、自来水管网铺设、燃气预埋等工程陆续实施,有效解决入园企业对水电气的需求。
近年来,吕城镇把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融合起来,在腾笼换鸟中加快产业导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年来,吕城先后推动15宗闲置资产(土地)盘活出新,总占地面积300余亩;成功实施优质企业项目15个,累计投资约12亿元,有效激发了资产活力,提升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动能。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丹阳市同乐面粉有限公司用地瓶颈问题成功破解,企业产能、应税销售等快速攀升。有效盘活江苏天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闲置资产,引进了中配全铝(江苏)家居实业有限公司全铝定制家居项目,全铝家居板材产品覆盖了华东地区,年销售超过4000万元,为本地提供了210余个就业岗位。
打造服务品牌提升发展质效
吕城镇始终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吕行者”服务品牌。依托 “1+8+N”招商体制机制,开展园区联动招商大会、苏州乡贤招商大会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8场,接待客商90批次,在手在谈项目40余个;成功签约优质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近6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外资项目1个。成功召开吕城特种合金行业协会二届一次会议、铸造行业现场会等,全面整合供应商、人才资源,在降本增效的同时避免“同质化”内卷。
落实“企业群众诉求清单办结”制度,建立“领导牵头、专人帮办、纪委监督、人大测评”工作机制,为每个重点项目制定个性化的代办事项清单,根据工程的进度主动服务企业。今年,吕城镇便民服务中心为14个重点产业项目办理项目审批手续40余件,事项办结满意度超过95%。
在全面摸清企业和项目困难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建立问题服务台账和填报问题解决反馈清单,并对台账实施滚动调度、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工作推进情况。每周对于工作推进慢、问题解决质量差的部门发放督查专报,推动事项尽快落地。落实助企服务测评机制,深入企业,“面对面”摸实情、听反馈、解难题,由镇人大牵头,镇纪委参与,入企对机关涉企职能部门不记名测评打分。
新的一年,吕城镇将继续聚焦聚力新质生产力的凝势成形,以跑起来的姿态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奋力作为,建设沪宁线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