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谈德寅 陈甜甜)日前,在天王镇戴庄村南庄自然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正开足马力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推平地垄……平整连片的农田已见雏形。
“通过田间管网建设和地块平整,把‘碎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既增加了土地种植面积,又便于机械化作业,还节约种植成本。”戴庄村党委副书记余善文说。正在改造的近1000亩农田,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灌排及配套设施、修建机耕路、土地平整和景观配套工程等。
粮食要高产,良田是保障。戴庄村地处丘陵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田块高低不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影响了生产效率。“插秧机以前平均每天只能作业二三十亩,经过农田改造升级之后,机械化效率预计能提高两到三倍。”余善文说。此次新建机耕路长约1370米、宽3米,适合农业机械行驶;修建的1170米水渠则变成灌溉管网,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此外,戴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还融入了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适当保留并增加水塘,让青蛙、蝌蚪等有生存繁殖之地;灌溉沟渠不全部使用水泥浇筑,部分用草坪护坡,让蛇和青蛙等有活动空间;机耕路没有全部硬化,适当保留植被,让野生动物有适宜栖息之地。
“我们更多的是从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方面来考虑。”余善文表示,在项目实施中,用很多看似细小的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传承与创新中逐步形成对环境友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