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唐媛倩
重点用能企业是节能提效的主力军,也是工业领域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市用能单位能管员培训班上,全市工业战线上的用能大户被请到会场,100余家企业的102名能管员聆听有关节能降耗、能效提升的最新政策风向。现场一系列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的鲜活案例持续刷新着众多工业企业的节能理念。
近年来,我市以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以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为载体,以提升能效水平为目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节能工作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十四五”前三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2%,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中2023年,我市单位GDP能耗降幅列全省第3、Ⅱ类地区第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尽管成效斐然,但产业结构偏重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高耗能行业仍牢牢占据我市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伴随节能降耗空间不断收窄,争先进位的压力空前。市工信局节能处有关人士表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0%,是节能挖潜的重点对象。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在企业,企业节能的重要基础在能源管理人员。
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激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动能。作为本土企业的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永磁传动类产品,为各行业电机系统传动调速需求提供绿色节能解决方案。该公司董事长徐俊峰以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介绍,此前天津钢铁公司一直想方设法推进节能改造,在采用江苏磁谷绕组式永磁耦合调速器后,将此前的风门调节运行模式改造为绕组永磁调速运行模式,节能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改造完成后,设备不仅不再出现液压油损耗,可靠性高,而且有效隔离振动和噪声,减少整个传动链内所有设备的冲击负载损害,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徐俊峰表示,经现场挂表实测,与原有液力偶合器相比,节电36.33%,每年共节约电量545.0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4.81吨,有力实现节能、降本、增效。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发展,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及设备系统管控势在必行。通过能耗数据分析,找出高能耗设备,对设备进行智能或人工调优调控,能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市节能监察中心有关负责人以四川某饲料企业为例阐明能源管控的必要。此前该饲料企业能耗数据依靠人工抄表,能耗缺乏有效监管,用能超标时无法知晓,能耗浪费严重。建立工厂企业能耗管理平台后,企业全面采集工厂能耗数据,实时上报,能耗数据一手掌握,能耗数据自动统计,自动输出能耗报表。不仅如此,能耗超标自动报警,通知相关人员作出能耗分析,输出企业能效分析报告。通过排查浪费源,进而对症下药,抓住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开展改造提升。
深入浅出的典型节能案例剖析,令人大开眼界的节能新技术分享,让现场用能大户“脑洞大开”。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要把推进节能改造作为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为引领,加快运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强化节能基础管理,推动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节能实践中,能源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节能工作的成效。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培训,意在加强专业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节能降碳专业素质,不断夯实企业节能降碳能力基础,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推广,以期动员企业主动对标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挪出更多的用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