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佘记其
本报通讯员 茅猛科 印牧欣 翟佳芬
隆冬时节,走进丹阳市陵口镇城墅村邵家自然村,道路两旁各式“小菜园”格外显眼,蔬菜果树长势喜人。
“以前,村里道路两旁堆满了杂物,夏天苍蝇蚊子扎堆,又脏又乱。后来,村里鼓励大家清除门前杂物,把房前屋后的空地打造成小菜园,种上应季蔬菜,环境不仅得到美化提升,大家还能吃上健康、绿色的蔬菜。每天打开门,看看自家绿油油的菜地,心情都变好了。”得知记者采访,村民王阿姨说。
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落到实处,2024年以来,丹阳市积极推进小菜园建设,利用空闲土地,在村头巷尾、群众的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等小生态板块,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颜值”,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邵家自然村是陵口镇城墅村16个自然村中规模最大的自然村,共有村民345人。2024年4月,邵家村正式启动小菜园建设。建设前期,村委会组织工作人员对全村进行摸排,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体现农村特色的布景点缀,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菜园建设不仅解决了全家日常食用的绿色瓜果蔬菜,还美化了村容村貌。同时,城墅村村委会还清理了村里的沟塘,尤其是这条沟,原来里面都是垃圾和杂草。”82岁的村民吴金祥在邵家自然村生活了一辈子,对村庄的变化感触颇多,他说,“现在每位村民都自觉维护环境,年轻人也更愿意回来了。”
吴金祥所说的沟,正是环村而过的800多米长的邵家沟,这条沟原先水草丛生,水质浑浊,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借小菜园建设的契机,城墅村村委会共安排40人次,花了8天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城墅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和庆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共清理水面1600平方米,如今水美岸清,村民可以在水沟里淘米洗菜,非常方便。
据介绍,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城墅村秉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不仅改善村容村貌,更注重记录乡村的美好。漫步村庄,倒扣在小菜园围栏中的酒瓶让人眼前一亮;镶嵌在小桥护栏上的摆钟、老式电视机,给村庄烙印上时代的印记;百年老树上,红色祈福条随风飘动,寄托着村民的美好心愿,也昭示着这里的生活红红火火。
城墅村在立足田园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培育蔬菜、花木特色产业,做好“文旅+”文章,推动乡村文化、生态环境持续融合发展,培育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研学科普、村居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真正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入园”,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