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唐悦之 朱研 记者 杨泠)2024年12月31日上午9时许,当市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芮涛推门走进示教室,等候在此的张奶奶立即起身相迎,二人来了个大大的拥抱。交谈间,作为全市首例接受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二尖瓣钳夹术)的患者,张奶奶多次称呼芮涛为“救命恩人”,感谢他用这项新技术,将重度心衰的自己拉回正常生活轨道。
“我现在轮椅也不坐了,拐杖也扔了,真是多亏遇到了这么好的医生啊!”看到许久未见的芮涛,张奶奶情绪高涨,侃侃而谈,说话也中气十足,丝毫听不到喘息声。从当时的表现看,很难将她与重度心衰联系在一起。
最近四五年,张奶奶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接受药物及几次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虽然胸痛缓解, 但胸闷、气短等症状依旧。随着症状逐渐加重,老人动辄“喘不上气”,甚至连睡觉都无法平躺。为减少活动、降低喘气频率,她平时只能以轮椅“代步”。因为频繁发作的心脏不适,张奶奶成了医院住院部的“常客”,身在国外的儿子也因担心母亲健康,经常“打飞的”往返跑。对于那段时间的感受,张奶奶形容为:“整个人就像被溺在水中,简直生不如死。”
后来,张奶奶来到市一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心功能已到4级,心力衰竭程度为最严重的重度心衰,而引起心衰的原因,正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的肺淤血。
二尖瓣相当于心脏内部的一道“门”,在心脏收缩舒张过程中一开一关,以确保心脏内血液的正常流向,保证血液循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理解为这道“门”关不严实,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心脏内血液逆流,引发肺淤血、并且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后期还会引起心肌收缩无力等问题。
芮涛介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规采用开胸手术,但是对于年龄较大、既往安装心脏支架等情况的患者来说,手术存在不小的风险,目前有一种较为先进的二尖瓣钳夹术,可以为解决“心”问题开辟一条新路径。
鉴于张奶奶上了岁数,而且心脏的“电路”,供应心血管的“油路”“阀门”等都存在“隐患”,心血管内科团队在与省内专家充分讨论,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决定通过二尖瓣钳夹术为老人从源头上解决心衰大问题。
2024年11月5日,由外请专家指导,芮涛及姚永伟、俞捷两名副主任医师共同参与,在三维超声的引导下,为张奶奶开展手术。手术经股静脉至右心房,在左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上穿一个洞,再借助微创导管输送系统,将“二尖瓣钳夹”送入。
“二尖瓣有两个瓣、三个区,老人一区二区交接处的两个瓣严重对合不好,在心脏跳动的动态情况下‘对齐瓣膜’,对医生操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芮涛说,手术过程中,大家反复调整,最终成功夹合两瓣瓣膜, 使二尖瓣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完全闭合。术后经过医学影像检查证实,张奶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已治愈,气喘、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
“二尖瓣钳夹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治疗技术,省内尚处起步阶段。”芮涛说,2024年以来,市一院心血管内科已完成三例二尖瓣钳夹术,并逐渐建立起一支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团队。随着医保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支持,未来将惠及更多因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心衰的患者,从源头解决“心”问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