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1月13日上午隆重开幕,市长徐曙海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字当头续写华章,报告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本报特别推出“代表委员微感言”栏目,邀请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感受、诉心声、话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在镇江更快变成现实凝聚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单杉 陶立波 朱婕 陈志奎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发展“强磁场”
(读报告)我们不遗余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3类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办结”,53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无感智办”。
(谈感言)市政协委员、江苏金旅红培训中心总经理、镇江志华钢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军说:“‘一站办结’‘无感智办’是我们的政务服务高效惠企便民的生动体现,极大地节省了市民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刘军表示,一站式服务促使部门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材料共享复用。而“无感智办”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审批的公正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展现了我们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抓招商抓项目点燃发展“强引擎”
(读报告)我们加力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市各级抓招商、抓项目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增长40%、达到2300亿元。
(谈感言)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沁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25年工作目标,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全市发改部门将坚定信心、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实干笃行,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收官战,为“十五五”发展争取更大主动。
“尤其是在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将建立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清单,开展‘穿透式’调度推进、‘全方位’服务保障、‘多渠道’资金支持,推进‘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交房即办证’,推动审批服务提效、项目落地提速,全链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突破610亿元,新建项目6月底前开工率达到85%、前三季度全部开工。”面对2025年,谈沁磊表示,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提质增量有效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读报告)加力推动消费场景升级和数字赋能,支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支持老字号守正创新,创新策划开展跨界融合消费促进活动。
(谈感言)“我们镇江人不怕试错,在试错、容错中创新。”市人大代表、江苏源春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支持老字号守正创新”让他感慨颇多。“续传统、求创新,这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做的。”
正是有了这份创新的勇气担当,江苏源春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小仙肉”系列休闲肴肉,在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上一举斩获大赛金奖。“我们希望通过‘小仙肉’引流,让更多人知道镇江肴肉,知道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吴国杰说,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他和同事也会不断创新,让镇江老字号走得更远、更好。
做优做特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撑
(读报告)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和氢能加快场景布局,加强制度供给,确保应用场景快速拓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整体起势。
(谈感言)睿泰数字产业园成立以来,集中招引了一批与数字内容生产相关的企业,目前园区注册企业有500多家,其中超60%的企业与数字产业相关。市人大代表、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董事长艾顺刚表示,“Z世代”的成长带动了新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新的产业供给,“现阶段消费与个性化密不可分,个性化背后又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
艾顺刚坦言,数字经济背后包含了算力、内容、算法等一系列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基础、政策扶持等,这就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制度供给’等,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艾顺刚说,政府创造沃土,产业发展将不断焕“新”。
深化创新协作携手共创发展繁荣
(读报告)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系统布局区域内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借全球、全国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谈感言)“推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就是要通过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为镇江发展进一步注入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沃土、成果转化的高地。”市人大代表、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待发读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有感触。
汪待发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立的慧创医疗既融合了北京的飞地进行科技成果孵化,又整合了全国多元化人才队伍,建立了从飞地研发到本地转化的合理模式。汪待发告诉记者:“我们还结合北京飞地资源开展孵化,吸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本地医院联合建立研究型专科,持续打通产学研医用转化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