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走进镇江龙源铝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运转声回荡,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生产设备,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散热系统自去年投入市场以来,受到客户高度认可,如今已具备年生产4万吨铝合金产品的能力,成为专业从事“高精特”铝板带箔材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丹徒高新园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典型样板”。
作为丹徒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产业强区战略的主阵地和“一区三园”战略布局的主战场,丹徒高新园以创建省级高新区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致力打造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高地”。
回眸展望 年度答卷亮点纷呈
项目为王,打造发展新引擎。俗话说,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丹徒高新园把项目建设视作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突破口,坚持系统谋划,深化产业全链条部署,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回望过去一年,项目建设的节奏更“快”,7个市重点新开工项目均顺利开工,开工率100%,其中3个项目主体实现封顶,其余项目也在全速推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的质效更“高”,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全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70余次,新增有效项目信息35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89.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
产业为基,夯牢发展厚实度。高新园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形成以沃得新农机、比泽尔旋转压缩机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恒顺醋业、中兴药业等为龙头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帝高力、崇佑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园区被评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经济质量和总量不断提升。
科技为翼,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丹徒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丹徒高新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丹徒高新园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新招引科技企业、高企申报数分别达到13家、22家、47家,各项科技指标圆满完成,省级高新区创建取得关键性进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高新园加大对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的打造,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省“双创”人才、市“金山英才”、区“长山计划”四级人才团队百余个,科技创新的活力更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经济运行的态势更稳。过去一年,“年度答卷”亮点纷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等经济指标增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蓄势聚能 奋楫扬帆破浪笃行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年,丹徒高新园以争创省级高新区为抓手,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扛起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的担当。
在抓项目、扩投资上迈出更大步伐。抓早项目建设谋划,围绕12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开工的目标,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建设的跟进服务保障,对标时间节点狠抓推进,统筹项目需求与要素供给。抓实项目招引落地,制定年度招商计划,对每个项目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提升招引质效,围绕主导产业链精准招商。
在抓创新、促转型上拿出更大力度。要全力推动创新驱动提能,抓好现有科技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企、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梯队,壮大科技型企业雁阵;完善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在园区企业内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要全力推动数智赋能提效,进一步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鼓励企业向研发端和市场端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着力在高加工度环节、增值环节、瓶颈环节、配套环节上寻求突破。
在抓改革、提效能上要展现更大作为。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持续完善招商体制机制,优化“招商部+招商公司”的招商模式,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高效运行专业化、市场化导向的招商服务公司,培养一批懂政策、懂市场、懂产业、会算账的招商人才梯队,提高招商实效。持续强化协同发展,用好“一区三园”之间、园区和乡镇板块之间协调联动招商、组团招商、项目统筹流转机制,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产业互补,共同发展。
在抓服务、强保障上要采取更实举措。强化协调服务,落实好专班服务、领导挂钩、暖企走访、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密切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和项目开工建设的各类难点堵点,做亮区域形象。不断激活资源要素,抓住园区建设提升契机,积极推进“标准地”建设,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闲置存量”变为“发展增量”。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绿化亮化、污水管网、标准化厂房项目等基础设施配套的提档升级,确保园区承载力日益增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竞争力日益提升。(崔宁华 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