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两会·要闻 2025年01月17日

深化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镇江

  

  

  本报记者 翟进 张驰川

  法治政府的建设没有终点

  【读报告】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谈感言】市政协委员、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内在要求,强调了坚持全面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2025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要将全面依法治理融入政府工作各个方面,依法依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国企国资改革,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法治政府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依法决策、依法施政的自觉性需要不断提高,全民普法、全民学法的氛围需要不断提升。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风险等工作中,需要更加突出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原则。

  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

  【读报告】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细作“精网微格”“四治共融”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细微处入手服务群众,用点滴事温暖民心。

  【谈感言】市政协委员、江苏江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孔晶明建议,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比如,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要求,集中收集“新”诉求,推动运用解决“新”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在热门商圈设置外卖小哥专属车位,规划网约车充电区域;在办公楼宇里为快递、外卖小哥配备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冰箱等设施,增设安“新”服务点、舒“新”歇脚点等。在强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可将其纳入工会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范围和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健全新就业群体12345暖“新”热线诉求办理机制;建立新业态行业性、区域性涉及劳动者权益集体协商机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纳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读报告】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谈感言】市政协委员曹卫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公民,为构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法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法治观念。其次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全面利用现代媒体及传播路径,发挥“镇江发布”“镇合意”等线上平台的覆盖优势,丰富“市民大讲堂”等线下阵地的宣传内容,不断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渠道。三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为全民普法提供有力保障。

  让热线传递法治温度

  【读报告】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推动群众诉求高效办理。用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谈感言】看到报告中提到“12345”,市人大代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热线主任刘飞深感责任在肩。“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法治轨道健康运行,才能当好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目前,《江苏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正在酝酿,目的是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管理,畅通和规范企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刘飞说,近年来热线诉求和回复中的“含法量”越来越高,12345热线要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抓手,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着力依法治理破解民生服务难题。

  深化良法善治的检察实践

  【读报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谈感言】市政协委员、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孙海燕表示,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更在于为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预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使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我们既要贴近民生需求,实现良法善治,也要强化法律监督,让法治精神成为社会共识与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检察官,我将通过对罪错未成年人的依法惩治和精准帮教,全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将案件办理效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孙海燕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