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周刊 2025年01月23日

硕果累累满枝头 忠实履职显担当

镇江检察敢做善为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高光治 本报记者 张驰川

  

  推行“365全周期”检察护企工作法,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2项工作获评全省检察为民办实事十大优秀案例;57案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同比增长39%……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筑牢安全发展法治防线

  

  聚焦全市工作大局,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检护平安,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政法各部门加强案件会商,会同公安机关建立“九类案件”警情强制检索报告制度(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时应当对案件涉及的警情进行检索、查证、审查、研判,及时发现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的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开展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及特种设备证书涉假犯罪15人,办理涉安全生产公益诉讼案件46件。

  检察护企,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坚持人人案案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镇合意·检先行”品牌,4件涉企案件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重拳惩治侵商害企犯罪,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454人、企业内部贪腐犯罪38人,镇江经开区检察院办理某企业人员职务侵占案中,协同公安机关帮助企业挽损4800余万元。加强涉企案件全流程监督,会同公安机关规范经济犯罪立案审查,建立预防刑事“挂案”长效机制,监督撤案、清理久侦未决“挂案”43件,办理涉企民事执行、信用惩戒等监督案件155件,为企业挽损2320余万元。

  检察护绿,维护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17人,办理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1件,督促清理固废49.7万余吨,追偿290余万元。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与扬州等7家单位,9省(市)26个检察机关分别合作建立长江、大运河保护联盟,与市中级法院、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建世业洲环境资源司法修复基地,加强办案协作,共护江河安澜。

  

  用心书写检察民生答卷

  

  坚持心中有人民、办案为人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要求。

  倾力保障民安。紧盯舌尖安全,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57人,办理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7件,润州区检察院对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陈汉宗等29人制售劣质大豆油案依法提起公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出题,检察、市场监管紧密协作,开展新业态食药安全专项监督,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人大常委会主任出题典型案例。

  倾心护“未”成长。零容忍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127人,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坚持“惩治也是挽救”,起诉未成年人严重犯罪121人,防止“迷途”孩子越走越远。以司法保护推进综合保护,联合共青团、教育局等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355次,依法支持起诉6件,针对违规提供文身服务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6份,全力净化孩子成长环境,扬中市检察院保护农村事实孤儿继承权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倾情扶弱助困。用力托起“夕阳红”,起诉侵老犯罪74人,丹徒区检察院办理一起案值3.8亿余元养老诈骗案中,协同公安机关追回养老钱2300余万元。聚力守护“半边天”,起诉侵害妇女权益犯罪70人,支持起诉94件,办理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7件。积极当好“护薪人”,与市总工会协同落实“一函两书”制度,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支持起诉179件,追索欠薪389万余元。促推“无碍”更有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20件,推动新建、改造无障碍公共设施118处。

  

  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着眼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找准检察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切入点和着力点,助力更高水平法治镇江建设。

  治罪与治理并重,促进社会和谐。一体推进惩治、预防、治理,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深化信访矛盾化解,建立“包案+听证+救助”多元解纷机制,推行“五化”工作法。自觉融入社会治理,向党委、政府报送分析研判报告43份,制发整治房产合同霸王条款等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6份,8份获评全省优秀。

  监督与支持并重,助推法治进步。坚持制约有效、支持有力、协作有序,共筑法治“同心圆”。全面加强诉讼、执行监督,监督刑事立案、撤案62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请或提出抗诉16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2件,提出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检察建议46件,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彭某某与村集体身体权纠纷案获再审改判,依法保障因公致残老年人基本生活。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受理申请检察监督案件244件,经审查裁判正确的,综合运用释法说理、检察听证等方式,促成当事人服判息诉199件。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纠正“假官司”24件,挽损2586万余元。

  精准与规范并重,维护公共利益。更加自觉扛起“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93件,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49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