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孙楷悦
“很方便,我们在丹阳、句容的业务也可以在掌上直接办,而且问答一来一回很灵活、智能,就像平时和人微信聊天一样,真正做到了‘一看就懂,一问就通’。”作为“镇好办”的首批用户,镇江中融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季锦对这位“帮手”的好感拉满。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顺应信息时代下企业群众办事习惯“问手机”的新常态,聚焦窗口咨询电话拥堵打不进、答复内容不易记、同一问题反复咨询等堵点问题,设计开发了“镇好办”应用并在“镇江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中上线运行。
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周潇奇打开了“镇好办——企业登记帮手”,边操作边介绍相关功能:打开“镇好办”应用程序,页面中出现“登记专员”服务,选择所属区域的服务人员,就可以和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业务人员交流了。
“‘就像跟人聊天’的体验感,正是来自应用提供的‘智能问答+人工客服’服务。”她同时揭开了“镇好办”的庐山真面目——“智能问答”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会快捷转接所属登记机关人工服务,企业群众能和登记专员以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问答交流。
便利化改革创新实践,在多模式综合运用、多场景灵活切换中赢得了“镇合意”的一片赞声。
据介绍,大众化问题由“智能问答”根据关键字和业务场景智能推荐回复方案,推送商事登记全流程办事指南和事项文书材料,节省企业群众查找资料时间;个性化问题由人工客服在线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实现高质量的“一次性告知”,有效解决商事登记业务办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小程序在每一次咨询结束后,都会实时收集企业群众对相关回复是否满意的反馈意见。” 周潇奇说,通过对咨询数量、解答质量的量化分析,形成“咨询-回复-评价-整改”的闭环管理,不仅为服务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也正向激励了登记人员持续提升登记业务水平。
“镇好办”上线后,已为18家拟新办企业、75家拟变更企业答疑128次,发送文书材料209份,帮助44家企业顺利完成登记业务,未收到不满意反馈。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在办理商事登记业务中存在的电话拥堵打不进、答复内容不易记、同一问题反复咨询等堵点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发力点,深入开展企业开办便利度改革提升行动,全力打造让群众和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达5.4万户,企业开办实现“1环节、0成本、常态化0.5天办结”。
记者手记
织好线上“一张网”便企利民
朱婕
企业群众的呼声,就是服务的方向。
“镇好办”上线,是多维度呼应民意的尝试。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破了信息壁垒。由此织起的线上“一张网”,顺应了信息时代企业群众办事习惯“问手机”的新常态。“智能问答+人工客服“的创新模式,更有效打通了窗口咨询电话拥堵打不进、答复内容不易记、同一问题反复咨询等堵点。
“小切口”优化营商环境,撬动服务升级“大提速”。“镇好办”的开设, 可谓一举多得——告别忙音、沟通更顺畅了,精准识别、服务更周到了,有问必答、业务更精通了,企业群众更是获得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