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峰
今年春节以来,国内最受瞩目的两大“盛况”,莫过于DeepSeek出圈和《哪吒2》爆火。舆论普遍认为,两者虽属不同领域,都是创新创造的结果。日前,DeepSeek正式在我市完成本地化部署并上线运行,矢志创新引领产业强市的镇江,因为AI赋能必将跑得更快。
AI赋能时代扑面而来,深情拥抱是唯一正确姿态。在城市层面迅速开展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新基建加力推进的同时,千行百业要深刻理解AI赋能的底层逻辑,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功能与场景应用,在会用善用多用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任何无视漠视轻视的结果,只能是错过科技创新红利,甚至被时代无情抛弃。
然而,面对AI前所未有的赋能加持,如何接住这可以变革生产、重塑生活的泼天能量?也要保持冷静、理性对待,切不可头脑发热、一哄而上,在人工智能的风口浪潮中反而乱了工作阵脚,甚至迷失前进方向。AI用不用、用得好不好,当然涉及理念意识和方式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成果成效。换言之,AI赋能越是风起云涌,越想通过AI打开一片新天地,越要脚踏实地,更加注重实干实效。
要清醒认识到AI的工具属性。AI看似无所不能,但具体应用中终究只是生产工具,而非生产本身。使用AI工具,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提高效率、增加便利。而不是为用而用,为了表达锐意创新的态度而用,不问实际效果如何而用。AI工具的应用场景开发具有一定专业性,不能蜂拥而至、赤膊上阵,把使用人工智能等同日常工作创新,进而使得工作异化,产生新的形式主义。
要警惕AI赋能后的工作华而不实。依托算法算力,坐拥全网数据,包括DeepSeek在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最擅长汇聚人类智慧结晶。应用大模型生成的计划规划、解决方案,其站位、眼界、思路、创意远非常人能及。但是这些“高大上”的“完美方案”,往往不切实际、不着边际,根本无法落地落实。让AI真正赋能工作,就要更加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特别在海量方案、无限可能中进行选择、做出决策时,要基于对实际有更好把握、对问题有更深研究。因此,AI赋能时代,更要大兴调查研究,大兴实干之风。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人类科技创新的产物。要避免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进而导致人类创新创造能力的弱化衰退。当下已有不少人认为,AI万能工具在手,人的独立思考、主观努力显得不再重要。创新动力不足的结果必然是创新能力退化,久而久之,人类会迎来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工作能力全面每况愈下的灾难。AI工具的价值在于赋能创新实干,而非代替创新实干,只有坚持创新创造实干实效,AI的泼天能量才能真正推动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