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经开区纵览·综合 2025年03月10日

患上疝病自行复位不可取

及早就医才是明智之选

  

  

  

  

  本报讯(唐悦之 朱研 记者 杨泠)3月7日因谐音“疝气”,被定为“中国疝气日”。为普及疝病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疝病的关注和认识,当天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义诊活动,进一步推动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

  疝气又称“小肠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市一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龚志刚介绍,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发病率接近10%。突出的肿块,通常会导致患者疼痛、有坠胀感,影响排便,部分患者还会感觉胃肠道不适。常见的疝气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脐疝、膈疝等,其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多见。

  正因疝病常见,再加上对手术的惧怕等因素,不少患者出现疝病症状时,“拖”字当头。实际上,目前对于疝病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对于病情严重的疝病患者来说,如不及时诊治,很有可能导致嵌顿、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增加疾病风险和治疗难度。

  龚志刚表示,自己每年都会遇到由于没有及时就诊,而造成不良后果的疝病患者。不久前,就有一名患者,明知自己有“疝”,却不就医,而是在家自行复位,遭遇失败后卧床休息一晚未见好转。第二天,疼得实在受不了的他前往市一院就诊,医生赶紧为其手术,术中发现这名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最终通过“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排除了险情。

  龚志刚表示,疝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腹壁薄弱和腹压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退化,腹壁薄弱是无法避免的,而长时间抱小孩、便秘、慢性咳嗽等诱因也可能导致腹压升高,增加疝病发生风险。

  疝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疝病的预防,尤其是老年人预防,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便秘、慢性咳嗽等疾病和症状,要及时就医。

  龚志刚还特别提醒,患上疝病切忌自行用药和复位,“比如有的患者会用疝气贴、疝气带,甚至自行注射等方式治疗,作为疝与腹壁外科医生,我们并不赞同,因为这些方法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不当方式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若疝病已经发生,务必及时入院,切不可讳疾忌医,以免延误治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