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唐守伦
5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江苏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在南通圆满收官。经过紧张、激烈的现场角逐,镇江5位参赛老师分获一、二等奖。
为分享她们的参赛经验,笔者特地约请其中4位老师畅谈参赛收获和体会,品味她们的成功和喜悦,感受备赛参赛的艰辛和努力,领略新时代镇江青年教师的风采和创新活力。
省大港中学老师鞠莹(中学英语组一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她终于在赛场上绽放光芒。这次获奖,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专业成长的洗礼。通过备赛,她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更加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复杂的知识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成为她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艰辛的备赛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让她收获颇丰。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理论和研究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备赛的过程中,她还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青年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他们身上,她学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了自己的教学视野。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让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决心。
市第三中学老师陆婷婷(中学语文组一等奖):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次比赛对于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然之前已参加过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但是这次竞赛要准备10个教学设计,她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2个班语文教学任务,先生又恰好借调到外地工作,晚上还得带孩子,只能凌晨4时多撑起来备课,精神崩溃的时候真的哭过,然后擦擦眼泪继续教学设计。为了准备省赛,一摞厚厚看过的书、打印的资料现在还在她家书房的墙角堆放着,每一笔都是心力的镌刻。
荣誉也许能满足小小的虚荣、带给她短暂成就感,背后真正让她刻骨铭心的却是因为这“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努力,让她和名师并肩时仍能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最好的成长方法其实就是在各种教学比赛中磨砺自己。《学记》中写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等你经历过后,你就会发现破冰后的萌芽是最刻骨铭心的悸动,因为那是内心力量的积蓄和成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后,她将继续满怀热忱,潜心研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心去感悟教育的魅力,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为镇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句容市文昌小学老师王晶(小学组二等奖):
这次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参赛经历,与她而言注定是难忘的。它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泛起的涟漪,每一圈波纹,都镌刻着珍贵的回忆。
走进本次大赛的赛场,如同踏入一片教育智慧的星河。看着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选手,他们气场沉稳,教学设计精彩,表达流畅生动,尽显专业风采,让她由衷赞叹。与他们同台竞技,她深刻意识到教育之路山高水长,优秀者从不止步。
回望备赛时光,满是温暖与力量。一位位教学名师、教研员,对她进行专业指导,分享宝贵的教学经验,帮她打磨出更优质的教学方案。从课程逻辑的梳理到教学课例的优化,再到比赛文件的解读,每一次指导都让她豁然开朗。从校领导到身边老师,也是全力支持她备赛,在她心底凝结成温暖的力量。
比赛的结果或许重要,但更珍贵的是这段全力以赴的过程。她没有遗憾,因为每一次深夜的教案修改,每一场模拟试讲的调整,都让她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教学技能的提升,更让她感受到教育同仁间携手共进的情谊。期待更多的教育同行们在未来的赛场上乘风破浪、大放异彩,共同托举起镇江教育的美好明天。
丹阳市丹北实验初级中学老师张奕丹(中学思政组二等奖):
此次参加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恰似一场与自己、与同行的深度对话,在这场宝贵的学习与成长之旅中,有三点体会尤为深刻。
第一,向新理念学习,为教学注入新活力。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AI赋能教学成为趋势。比赛中,我看到有老师运用AI技术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科的魅力。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思政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新技术融入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潮”起来。
第二,向年轻老师学习,汲取青春力量。年轻教师朝气蓬勃,表达方式生动有趣。在教学阐述环节,他们各展风采,有的用鱼骨法清晰梳理知识脉络,有的以架桥铺路的比喻形象阐述教学思路。这些新颖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明白,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模式,要敢于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思政知识。
第三,向高中老师学习,厚植教学底蕴。本次比赛为初高中思政教师同台竞技,高中老师的思维更具厚度,在议题设计上思辨性更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巧妙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探究,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深挖议题内涵、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自己的思政课堂更有深度、有温度,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赛场落幕,余音犹在。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阶梯,那些赛场上的遗憾,皆是她成长的阶梯。在未来的教学中,她将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中,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