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颖
本报记者 包建华 俞佳融
在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极端天气影响带来的风险日益严峻,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面对“靠天吃饭”的传统困局,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主动作为,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出“水保宝”风险减量项目,深度融合科技发展,推动农业保险从“灾后赔付”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转型升级,为水产养殖业构建起全方位、智能化的防灾减灾体系,成为智慧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创新科技破难题 智能监测控风险
水产养殖过程中,溶解氧不足、氨氮超标等问题极易引发鱼类大面积死亡,传统农业保险“事后补偿”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户损失问题。为攻克这一难题,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在丹阳市、扬中市等地陆续开展试点,立足“保-防-减-救-赔”,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搭建起“水保宝”项目科技平台。
该平台通过在鱼塘部署溶解氧、温度、pH值等多种传感器(见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对水体环境进行实时、精准监测。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向养殖户发送报警短信,提醒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试点养殖户蒋师傅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给鱼塘增氧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水保宝’,手机一响就能知道鱼塘情况,精准开机增氧,鱼群缺氧死亡的情况减少了七成,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平台配备的高清摄像头具备20倍变焦和入侵检测功能,不仅能让养殖户远程清晰监控鱼群投喂情况,还能有效防范夜间偷盗等安全问题,实现“一机多能”,为养殖生产保驾护航。
多维数据强预警 立体防控筑屏障
“水保宝”不仅可以对水质实时监测,更可以整合气象预警、卫星遥感等多维数据,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化防灾网络。
“今年丹阳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后,我们通过‘水保宝’平台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农户和协保员,并指导他们提前加固养殖设施、调整投喂计划。”人保财险丹阳支公司农险部经理王超介绍道。养殖户荆大姐也表示:“过去防灾只能靠感觉和经验,现在依靠平台的数据支撑,不仅能及时知晓短期天气变化,还能通过长期的水质监测数据,提前发现氨氮超标等潜在风险。”
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水保宝”项目科技平台对历史数据与鱼类死亡率进行深入关联分析,能够精准预测病害发生概率,并向养殖户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建议,如适时换水、减少投喂量或进行药物干预等,有效将病害发生率降低40%以上,大幅提升了水产养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全链服务提质效 智慧农业启新程
“水保宝”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保险服务链条的全面重构。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通过该平台,实现了“监测-预警-减损-处置-理赔”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养殖户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采取的各项处置措施,都会被系统详细记录,为后续的快速定损理赔提供有力依据。同时,该公司还联合水产养殖专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养殖技术指导和风险防控方案。
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成效显著。试点期间,参保养殖户的出险率同比下降35%,亩均效益增加约2000元,真正实现了农户增收、产业增效。展望未来,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将“水保宝”项目科技平台的功能结合气象预警服务和卫星遥感技术辐射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更多农业生产领域,推动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智慧化转型。
“水保宝”项目以科技赋能渔业发展,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更探索出一条“防重于赔”的现代农业保险服务新路径。随着更多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正持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道路上不断书写崭新篇章。
记者手记
从“灾后补救”到“未雨绸缪” 农业保险的科技蝶变之路
包建华
在传统认知里,农业保险往往是灾害发生后的“兜底者”,但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推出的“水保宝”项目,却打破了这一固有模式,展现出农业保险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防控的革命性转变。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水产养殖业撑起“智能防护伞”,更折射出科技赋能农业保险的无限潜力。
“水保宝”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保险服务的关口前移。过去,养殖户在面对水质恶化、极端天气时,只能被动承受损失,即便有保险赔付,也难以弥补时间与精力的消耗。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风险监测实现“全天候、无死角”,通过实时数据捕捉与智能预警,将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从“救火式”理赔到“防火式”预防的转变,既契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也提升了保险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值得关注的是,“水保宝”并非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是构建起科技赋能保险服务的具体显化。气象预警、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融合,让防灾减灾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而保险服务链条的延伸,将理赔与风险防控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了对农户的全周期保障。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户的损失,更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水保宝”的实践为农业保险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今天,科技不应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应成为农业保险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唯有以技术创新重塑服务模式,以数据思维破解行业痛点,才能让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与农民增收的“防护盾”。期待更多类似的创新实践涌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