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7月22日

镇江边检站优化口岸治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分级管理”提质效 “精准服务”促发展

  

  

  

  

  

  

  本报通讯员 陈超 本报记者 景泊

  

  近日,利比里亚籍“马纳拉”轮卸完铁矿石后鸣笛起航,比原计划提前3小时驶离镇江港。这艘享受边检“绿色通道”服务的巨轮成为镇江边检站创新口岸治理模式的生动注脚。

  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点,又是开普型船舶进入长江的终点站,镇江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今年实现20万吨级船舶常态化靠泊以来,镇江口岸大宗货物中转进出按下了“加速键”,也对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级管理,“三维评估”精准施策

  如何将外贸船舶带来的巨大“通关流量”,有效转化为驱动口岸发展的强劲“经济增量”?镇江边检站主动破题,构建国际航行船舶“三维评估体系”。通过整合船舶航线、载货情况、历史诚信情况等8项核心指标,运用大数据对来港船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生成“红、黄、绿”三级管理标识,对应实施重点关注、常规监管、便利通关3种管理措施。

  对于获得“绿色层级”评定的船舶,镇江边检站大力推行“免打扰式”查验服务。通过将部分审查工作前置、将管理环节优化至“幕后”,依托智能化信息系统实施高效后台监管,最大限度保障船舶实现到港即作业、完工即离港。“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和船舶的运营负担,更直接提升了港口周转效率。”镇江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赵建春表示。

  以镇江港件杂货码头为例,随着镇江至印尼、中东、南美等国际航线的相继开通,船底装载元明粉、上层装载重型机械的“混搭”货轮日益增多。这类船舶多数因良好运营记录被评定为“绿色层级”。今年上半年,镇江港设备出口量激增近10倍。“这些船舶平均每艘缩短通关时间约3小时,为我们代理公司和船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镇江飞洋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张兴深有感触地说。

  精准服务,“一船一策”保障畅通

  在分级管理、确保安全基础上,针对装运农用物资、铁矿石等事关国计民生和地方经济特色主力货种的船舶,镇江边检站推出“一船一策”精准服务机制。通过开设边检查验专用通道,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随到随检服务,并安排专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这些重点船舶进出港高效顺畅,全力保障这个“黄金枢纽”开足马力、高效运转。

  今年五六月份,受国内夏种需求集中释放影响,镇江口岸迎来钾肥等农用物资进口高峰。镇江边检站提前研判,主动走访相关进口企业,联合海关等部门开辟夏种物资“绿色通道”,推行“一次检查、一次办结”等联合查验模式,最大限度压缩船舶在港非作业时间,确保夏种所需物资以最快速度投入农业生产。

  创新赋能,“黄金枢纽”动能强劲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监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镇江边检站通过优化治理模式,推动镇江口岸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运转效率持续跃升。

  今年1月至6月,镇江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港)船舶1400余艘次,其中20万吨级以上船舶同比大幅增长83.7%,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4亿吨。一艘艘承载着希望与繁荣的巨轮,正通过这座日益高效便捷的“黄金枢纽”,架起联通全球资源与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与世界需求的海上桥梁,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