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晨飞
本报通讯员 李新新 王蓓
今年以来,润州区七里甸街道新城社区党委以“新家园·幸福里”品牌建设为引领,通过“支部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居民群众评单‘三单’”工作法,构建起民情快速响应、需求精准对接、问题高效解决的“民情流水线”式治理体系。
“谢谢你们,看着明亮的窗户我心情也好多了。”近日,76岁的独居老人胡阿姨看着党员中心户周福华带领志愿者为她打扫干净的家,笑着说。
这份精准服务源于新城社区党委推行的“微格分色”精细化管理。社区将居民划分为“独居、高龄、重残”等15类人群,设定5级响应机制。社区党委将划分好的数据精准“派单”至党员中心户、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并在楼栋显著位置公示信息,确保服务力量精准覆盖、责任到人。对胡阿姨这样的重点关爱对象,社区每周至少联系1次。
60岁以上居民占小区总人数的约30%。党员中心户、微网格员们用一句句家长里短的问候、一次次风雨无阻地走访守护老年居民,累计代办尊老金、退休资格认证、生育证明等80余件,让为民服务更加精准。
“真没想到这块空地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小区‘后花园’。”新城花园A区的居民们纷纷点赞。前不久,社区党委通过网格员走访、民情收集箱、网格微信群等“点单”渠道,全方位收集居民诉求。针对新城花园A区1幢旁绿化斑秃“点单”问题,社区党委协同相关方通过党群议事会共商对策。支部精准“派单”,发动共建单位、党员和热心居民“接单”。共建单位捐赠幼苗,在党员骨干和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闲置地块成功升级为美丽小景。
“现在去万达,起码少绕500米。”新城花园B区居民金龙对小区北门新开通的机动车通道赞不绝口。
党员中心户、微网格员是感知民情的“神经末梢”。居民通过“民情流水线点单”提出希望增开北门机动车口,以此缓解南门拥堵、缩短通行距离。新城花园二区党支部接到“订单”后,多次牵头召开由物业、“金盾银辉”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及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议事会。为确保方案符合民意,支部广泛走访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在各方合力落实下,北门机动车通道顺利开通,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