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色田野 2025年07月24日

小面机拉出产业振兴“黄金链”

  

  本报通讯员 蒋须 郦宗宝

  本报记者 周迎 实习生 樊明宇

  

  你见过用彩色马铃薯加工制成的多彩面条吗?盛夏7月,随着地产土豆采收上市,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积庆村的盛宏彬面机厂开发研制的马铃薯面条生产线进入如火如荼的生产阶段。

  日前,记者走进盛宏彬面机厂旗下的安麦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台长长的特种面机,正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运转,放置在一根根不锈钢晾杆上的彩色马铃薯面条宛如银丝瀑布。“看这面条的韧性!”公司负责人盛宏彬抓起一把刚下线的马铃薯面条,在指间轻轻拉扯,银丝般的面条弯而不断,散发着淡淡的薯香。

  眼前的这些面条,在经过烘干房内烘干后将进行真空包装,然后发运。谁能想到,这看似普通的面条,是研发团队历经7个月、数百次试验才成功获得的。

  “马铃薯淀粉含量低、纤维粗,直接做面条就像揉一团散沙。”回忆起马铃薯面研发初期的困境,盛宏彬的眼中闪过一丝执着和自豪。

  早在3年前,珥陵镇就在全省率先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勤教授团队培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玫瑰系列”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在碧云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成功试种。为了助推彩色马铃薯面条的开发,去年10月至今年4月,盛宏彬与陈勤教授在实验室与车间之间连轴转,他们创造性地将土豆蒸煮后与面粉按1:1的比例混合,用自制的特种面机破解了“土豆做面”的行业难题,不仅让面条保留了马铃薯的营养,更赋予了它不输传统面条的口感。

  “与一般土豆相比,陈勤教授研发的彩色马铃薯是最原始的土豆,没有变异,其淀粉含量仅2%-3%。因此这种土豆洗后切开蒸煮时,刀片上也见不到淀粉。”盛宏彬透露,他研发的彩色马铃薯面条,一种为100%纯土豆产品,另一种是由50%-70%的土豆,加入30%-50%的面粉制成。“正因为彩色马铃薯的花青素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这一新型面条一经问世,就受到消费者青睐。”

  一台小面机筑起一条全产业链,形成了产学研相融合、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在为用户提供相关设备、功能面生产配方和BOT合作模式的同时,盛宏彬面机厂还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积庆村建立了7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现在国家提倡全民科学减肥、减重、减脂、以食养生,我们一方面将大力推广功能面产品,另一方面要在机械设备和工艺上不断改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黄金链’,助力全民健康!”

  积庆村党委书记武明忠表示,彩色马铃薯面条的成功开发,是当地小面机对接大健康产业开辟的新赛道,“这是我们村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壮大‘面机+’产业链,进一步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活力所带来的喜人成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