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三坡老照片 陈大经 摄
□ 潘春华
五十三坡,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一个很别致的地名,老镇江人几乎人人皆知。首先它是指古城镇江银山门的西津渡观音洞东侧古人所砌筑通向云台山的一条五十三级台阶坡道。这五十三级台阶,早年是用斑驳错杂的青条石板一级级筑就的,蜿蜒曲折,如今已经换成了水泥台阶。同时,也泛指与迎江路平行、联结大西路和长江边的三马路,以及五十三级台阶坡道东面的一大片扇形广场。
据《镇江市地名录》记载:“五十三坡:南至大西路,北至长江路……早年建有通向云台山坡道,有台阶五十三级,故名。原三马路于年并入,统称五十三坡。”
沿着云台山畔五十三坡的53级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坡顶处的一道券门,便能看见西津渡古道上元代建造的昭关石塔及晚唐时期遗存的观音洞和清代救生会了。券门石额上清晰地刻有赵朴初题写的“枕江”二字,形象展示了这里曾紧临着滔滔江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十三坡的坡道旁,曾存放着一门晚清时的铁炮,附近许多孩童过年时,常把点燃的鞭炮扔进铁炮里炸响。
过去,每到观音菩萨生日或佛教其他节日,观音洞的香火便旺盛起来,梵音不绝,成为古城一景。人们到观音洞烧香拜佛许愿,必先在昭关石塔下走过,据说可受观世音、黄财神的庇护。此外,游子们由西津古渡乘船渡江北上,大多登临五十三坡,过石塔,再去观音洞燃香三炷,感受那份虔诚和守拙之心。
五十三坡坡顶的券门下原立有一根半人高的钢筋水泥柱,有人误以为是古代犯人的行刑柱。其实不然,此乃上世纪初为防止独轮车转弯下坡时误栽入五十三坡而设置的一根安全桩。何况,西津渡乃佛门净域,何来刑场之说?更何况,古代哪来的钢筋水泥柱?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十三坡东侧的这片广场被建成大众游乐场,市民们称其为“小大众”,许多江湖艺人在此摆场子卖艺,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三教九流汇聚、摊点遍地的繁华场所,与其周边的迎江路、大西路、天主街、二马路等均是当时镇江相当热闹的地方,是镇江市井百姓最喜欢光顾的场所,也是老镇江人心目中的一块宝地及乐土,堪称北京的天桥和南京的夫子庙。
这里有说书的书场、唱扬剧淮剧的剧场,有唱小曲的、说口技的、木偶戏、猴把戏、变戏法、玩杂技的,还有拉洋片、西洋景、雀子衔牌算命的、测字打卦看相的、跑马卖解走绳索的、巧捏面塑卖糖人的、套圈子的、打康乐球的、耍刀弄枪手掌劈砖打拳卖艺的、治跌打损伤卖狗皮膏药的,还有卖古玩的,撑起了阳伞拔牙的,摆伢伢书摊的,荡剃刀刮胡子剃头扒耳屎的,以及地摊上兜售鬼脸子(脸谱)、抖翁(空竹)、泥叫子、泥人、风筝、竹蜻蜓、扳不倒子(不倒翁)、老牛(陀螺)、木制刀枪的等等,吸引了众多孩童们的眼球,引得小孩拉住大人不买就不肯走。流动摊贩则端着匾子来回走动,售卖香烟、火柴、手纸及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头花、鞋样子、绣花样子……
每到下午,广场中心即成了跳打弹唱、江湖杂耍热闹的集中点,围着里三层外三层观众。各种风味特色小吃也不失时机地纷纷摆摊设档:有卖馄饨、糖芋头、桂花糖粥、汤圆、香干臭干、回卤干、兰花干、五香素鸡、鸭血粉丝汤、豆腐脑、糯米桂花藕、茶鸡蛋的,也有卖梨膏糖、麦芽糖、棉花糖、丝线糖、鸡蛋片、酒酿、成串生熟荸荠、冰糖葫芦、炒白果、糖炒良乡栗子、椒盐花生米、凉茶、应时水果的,还有做火烧、插酥烧饼、油饼、大饼、吊炉饼、酒酿饼、麻油馓子、凉团、凉粉、油饺子、油墩子、糖麻花、糍粑、豆沙炸糕、梅花糕、蜂糖糕、金刚脐、麻团、牛肉锅贴、素菜包子、水晶包子、高庄馒头等各式小吃的。
游乐场内不时见到扛着货架挂满五颜六色小百货的摊贩,边摇拨浪鼓边吆喝;胸前挎着一只白铁皮箱的瘦老汉,在不停地以手掌击响铁皮箱叫卖五香烂蚕豆等,吆喝声、铃鼓声、戏曲弹唱声此起彼伏,可与上海的城隍庙和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
记忆中,这里所有游乐项目的消费水平都是低档次的。例如打长盘康乐球,只要花两分钱就可痛快地玩上一局。游乐场内草台班子唱戏的票价不仅远低于黄金大戏院,而且也低于当时宝盖路上的大众剧场。扬州评话的上档次的艺人例如王少堂和他的孙女王丽堂说《水浒》,都定点在银山门与大西路交界的新龙江茶社开讲,让观众一边品茶一边听说书。来大众游乐场无论听戏或是听说书的,一律站票。孩子们如果不是由大人领着来游乐场听书看戏,便是蹭看各种表演,中午随便买点小吃充饥,就可以玩上一整天。1958年后,游乐场又改为银山门古玩市场,在沪宁线收藏界颇有名气。
不过,在五十三坡下的广场上,历史上曾开过两次有名的公审大会:
第一次公审是在1937年11月。镇江大华饭店遭日机轰炸,建筑被炸毁,伤亡很大。民众举报敌机空袭时有人在五十三坡顶上打信号弹指引目标。警方随后破获了日本间谍大井弘(曾在义渡码头街开设诊所作掩护)秘密组织的谍报网,那个打信号弹的汉奸正是镇江著名西医蒋怀仁的不肖之子蒋孝忠。警方在蒋孝忠住处查获一部收发报机和一支信号枪,罪证确凿,他和另两名同案犯在五十三坡下经公审后被押赴长江边空地枪决。这次公审判决,狠狠打击了古城沦陷前夕汉奸敌特的嚣张气焰。
另一次公审是1949年,镇江刚解放不久,银山门一带尚有以绰号叫“大头菜”的吴某为首的地痞恶霸为非作歹、抢劫财物,民愤极大。镇江市军管会在五十三坡下的广场上召开大会公审了这一犯罪团伙,杀一儆百。群众观看公审者不计其数,个个拍手称快。
往事如烟,五十三坡早已翻过了昨天的一页,如今旧貌换新颜,已纳入西津渡景区,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然而,旧时五十三坡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难以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