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炀
家里那架老旧的书架,漆面早已斑驳脱落,露出深浅不一的木质纹理,仿佛岁月亲手镌刻的印记。它是父亲年轻时亲手打的,每一道木纹、每一个榫卯,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书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有的封面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卷起,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却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的珍贵记忆。
小时候,每当夜幕如墨般笼罩大地,台灯亮起的那一刻,便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父亲总会放下手中的事务,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书架前,他的目光在书脊间缓缓游移,仿佛在挑选一件最珍贵的礼物。最终,他会抽出一本故事书,带着淡淡的书香,坐在我的床边。
他用低沉而温柔的声音,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娓娓道来。那些故事,像拥有神奇的魔法,带我穿越到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当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夜中孤独离去时,泪水会不自觉地滑落脸颊;而当白雪公主战胜邪恶皇后,迎来幸福结局时,我又会忍不住欢呼雀跃。
父亲讲故事时,眼神专注而柔和,仿佛他也沉浸在那片童话天地之中。有时候,故事讲完了,我却还意犹未尽,拉着父亲的衣角,撒娇央求他再讲一个。父亲总是笑着答应,眼角的皱纹里盛满宠溺,又重新从书架上取下另一本书,让我在温暖的故事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自己从书架上挑选书籍阅读。一本本名著、科普读物成了我探索世界的窗口。记得第一次翻开《西游记》,古朴的封面带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段传奇。我完全被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所吸引,仿佛自己也跟随着他们,踏上了那充满艰辛与奇幻的征程。走过烈焰熊熊的火焰山时,仿佛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与妖魔鬼怪战斗时,心也跟着紧张地跳动。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搬来厚重的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阅;碰到不懂的典故,便迫不及待地跑去问父亲。父亲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还会和我分享他自己的读书心得,从历史背景到文化内涵,一一剖析。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初中时,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繁重的课业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我依然会在课余时间,躲进书籍的世界里寻求慰藉。书架上的书籍成了我缓解压力的良药。当我被复杂的数学题困扰得焦头烂额时,翻开一本散文集,在优美的文字中,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内心的烦躁便会渐渐平息;当我在英语学习上遇到困难,发音总是不准确时,阅读英语小故事,在有趣的情节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读书,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在那里,我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高中时期,我开始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书架上的书籍也越来越丰富,如同一个小小的藏书阁。我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泡一杯清茶,坐在书架前的藤椅上,静静地阅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茶香与书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
我读鲁迅的《呐喊》,仿佛能听到他对旧社会的声声控诉,感受到他对新思想的热切追求;读余华的《活着》,为福贵一生的坎坷与坚韧而唏嘘不已,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跟随她的文字领略沙漠中的独特生活和浪漫情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广袤的沙漠之中。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智者,在与我对话,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每当回到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走到旧书架前,轻轻抚摸那些非常熟悉的书籍。
当指尖划过书脊,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时光。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着我与父亲之间的美好回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录着我的一段成长时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读书依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让我不断汲取知识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旧书架上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我将永远珍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