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版 2025年01月09日

镇江:规划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共绘苏乡”新篇

  镇江“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站授牌暨党建共建签约仪式

  新建的河北村管家村小广场

  曲阳村村庄规划总平面意向图

  

  

  

  

  

  

  

  下沉式融入、陪伴式服务、全过程参与,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行“规划师下乡”实践,在响应“共绘苏乡”主题活动中谱写镇江篇章。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过去的2024年,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落实习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全面统筹和推进规划师下乡工作,先后在丹徒、扬中、句容、丹阳设立规划师下乡工作站,以基层工作站为抓手,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规划师下乡”实践案例

  

  世业村:

  深挖红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路线

  世业村坐落于丹徒区世业洲,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镇的重要视察点。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乡规划师团队从2020年起多次实地踏勘、座谈走访,积极开展与世业村的结对共建,联合集团规划、交通、市政多专业深入协同合作,在技术服务、政策宣讲、规划解读等方面提供长期陪伴式服务。

  在技术团队长期努力下,世业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构建以红色党建引领,以党性锤炼为主题的世业村初心馆、洪家小院等红色景点,打造每年近3万人次的乡村旅游路线。并重点保障总书记走访过的世业镇卫生院、永茂圩、还青洲等项目用地,提供从用地选址布局到方案设计的规划“全链条”服务,给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带动了村庄乡村振兴。

  “以永茂圩、还青洲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带动,结合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团队重点打造市级特田老圩,逐步引领全村乡村振兴,传承乡居、河塘、田野共生共融的水乡圩村风貌。”世业村村庄规划设计师、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栾健说,这些年看到世业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驻村规划师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不仅仅用技术绘制了村庄规划的蓝图,更是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的践行者。“乡村的美丽风景和丰收的果实是我们与村民共同努力的见证。乡村振兴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全力以赴,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曲阳村: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曲阳村属于茅山老区,是丹徒区多年的贫困村,下乡规划师从2021年开始进村服务,通过深入调研和细致研究,技术团队结合曲阳村优势耕地资源和山水自然风光,构建了以“订单农业”模式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发展道路。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合作对象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超市等,第二阶段则要加强与村庄周边的城市社区的合作。规划通过两个阶段的发展,构建城市与乡村间资源流动的双向通道,激活乡村活力。

  截至2024年10月,曲阳村集体收入达229.3万元,同比增长15.7%。运用“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曲阳村先后和市城建集团下属百姓汇、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南京社区团购企业等签订农产品合同300多万元,带动600余名村民年平均增收2000多元。

  “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对我们设计师团队而言意义非凡。”曲阳村村庄规划设计师、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陈亚伟说,多年的驻村服务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驻村规划师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责任心、同理心、沉稳心、自信心这“四心”素质,即要保持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要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同时在面对村庄琐碎事务时要保持耐心、戒躁戒躁,最后要始终坚定信心,保持长期服务的意识。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这四种品质,为更多的村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管家村:

  想村民所想,“小广场”解“千千结”

  管家村隶属于丹阳市吕城镇河北行政村,位于吕城高铁站南侧,紧邻京杭大运河。村内重要河流庙河及周边是村内为数不多的生态开敞空间,但现状环境品质不高、功能单一,是村内长期存在的“消极空间”。

  驻村规划师团队于2022年进村服务,通过反复现场调研、村民走访座谈,确定在庙河北侧,结合现状池塘打造一处集休闲活动、景观展示、信息公开等功能为一体的村民活动广场。

  建成后的小广场如今成了村内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庙河一带从之前避之不及的“荒废地”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争相前往的“明星场所”。白天廊架下唠家常的老人、傍晚广场中心欢动的广场舞、池塘河埠头洗衣的妇女都见证着这一切的变化。一个小广场解决了村内长期存在的“痛点”,驻村规划师技术团队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不仅服务了村民,也为管家村塑造了一个靓丽的风景节点。

  

  创“共绘苏乡”镇江特色

  

  近年来,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指导和调度了规划师下乡工作,协同镇江市国资、发改、农业农村、住建等多部门,共同探索和总结了“共绘苏乡”篇章中的镇江经验:

  1.下沉式融入

  村庄规划服务既要身入更要心入,下乡规划师要多次、长期深入乡村,感受并理解乡村文化和生活方式,倾听村民诉求,理清村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只有深入的调研才能真正理解乡村,才能形成村庄规划最基础的工作底图。

  2.全过程民主

  下乡规划师必须重视村民的需求。在规划方案的各个阶段,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引导其深度参与到规划编制、落地过程中。

  3.本土化订制

  下乡规划师要结合每一个村庄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氛围,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村庄使用语境的设计成果,避免城市化、机械化的设计手法,避免生搬硬套的移花接木,技术服务要体现乡土温度。

  4.陪伴式服务

  下乡规划师必须坚持一种长期服务的价值导向,采取跟踪式、陪伴式的服务方式,定期体检乡村发展状态,综合评估村庄规划实施成效,适时反馈并及时调整相关方案。

  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村镇发展处处长凌致远表示规划师作为“共绘苏乡”活动的主力军,扮演着村民、村集体的“参谋、帮手”的重要角色。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声音,了解村民和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谋划未来发展蓝图。通过陪伴式、全程参与的服务方式,助力规划项目落地生根。未来,镇江将引导更多规划师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共同描绘更加美丽、宜居、富有乡愁记忆的乡村画卷。(傅琰 马强 方良龙)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