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吕乐
农村广袤无垠的田野,不仅播撒着百姓收获的希望,同时也是各级人大代表展示风采的宏大舞台。多年来,在句容市后白镇的乡村田野上,始终活跃着一支独具魅力的“代表队”。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在村民身旁。他们以果敢和胆识创业致富,用真心和真情助农增收,成为群众奔赴美好生活的好帮手和领路人。
绿野上的“草美人”
从后白镇西冯村走出来的句容市人大代表徐芬,是这片“绿波地毯”上的巾帼创业楷模。自2008年始,她以百亩土地为起点,踏上了一条挑战与机遇交织的草坪种植之路。2012年,头脑敏锐的徐芬嗅到了互联网强大的商业气息,带头成立了西冯花草木专业合作社销售网站,在“互联网+农业”领域大展拳脚,开创了电商建设的新局面。通过“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模式,徐芬成功地将西冯村的草坪推广到全国各地,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为进一步提升西冯村的综合竞争力,她还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和企业化运营,创立了西麓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并协助后白镇成立江苏后白悠品农产品有限公司,构建了集电子商务、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方位助力草坪产业发展。身为人大代表,她主动向周边村民宣传推介草坪致富经,手把手教授草坪种植技术,解决村民们在栽培和养护方面的难题。徐芬还定期邀请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教授,将草坪种植培训班直接办到田间地头,近年来已成功培养出20余名草坪种植大户。在她的引领下,西冯村草坪业年销售达1.9亿元,并辐射周边六个乡镇数十个村种植草坪,徐芬也随之成为本地响当当的“草美人”。
翠林中的“果大王”
从一名下岗工人到砂梨种植行业的领军人物,后白镇人大代表窦永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2003年,面对企业改制带来的失业危机,38岁的窦永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之路。他承包了后白镇的30余亩荒地,引进日本砂梨创立了“丰之源果园”。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窦永敏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将“丰之源”打造成享誉一方的品牌。他的果园不仅通过了“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产品更是远销南京、上海等地。
当选为后白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之后,窦永敏深知自己不仅是农民的代表,更是农民利益的守护者。为此,他成立了“丰源果品”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无偿分享种植经验,帮助更多农户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他的引领示范下,周边村民纷纷投身砂梨种植行业,共辐射带动果树种植面积500余亩、果农53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鱼池边的“虾司令”
吴国涛,这位毕业于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年轻人,怀揣着让家乡人民靠水吃水的梦想,早早回到后白这片乡土立志创业。2012年底,他在后白镇租用了200亩水面,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事业。尽管创业初期充斥各种挑战,但吴国涛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顽强的意志,逐步克服技术难题,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高效养殖。他所采用的“套养模式”让每亩水面的产值达万元,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作为后白镇人大代表,吴国涛始终关注着农民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他相继成立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和水产养殖合作社,依塘建了一座小型水产品交易市场,以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渠道共享的形式吸纳周边农民加入合作社,同时开展幼苗、饵料、水制剂供应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发展至今,已带动60余名村民就地就业,南美白对虾年产量达10万公斤。
稻田里的“米将军”
在后白镇五星村,时常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在稻田间穿梭忙碌,他便是“90后”后白镇人大代表周帅。尽管眉宇间透着些许稚嫩,但他却是以700余亩农田和3500余亩托管土地为基础,掌管“道兵家庭农场”和“后白镇道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远近闻名的稻米种植大户。自2016年大学毕业返乡后,周帅便投身稻米种植行业,开始了自己的新农人生涯。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周帅显著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其生产的“容湖润”大米深受市场欢迎,年均销售收入达到220余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周帅不仅关注自身的事业发展,更注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创业之余,他定期走访联系农户,主动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市场信息,抓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突破口,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稳产的水稻品种引进。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约有100户农户共同发展稻米种植产业,户均年增收1万元,为句容家乡父老托起了富民增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