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经纬 张亮 记者 张驰川)为推动各地各单位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法治获得感、满意度,市委依法治市办持续深化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利保障、惠民生,2024年全市上下涌现出“开展‘检护营商、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建立‘调解+仲裁’衔接机制,积极推进诉源治理”“校园食品安全‘即诉即办’小屋”“容缺办理,提升税务服务新温度”等一批具有典型性、引领性的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2024年,市委依法治市办在各地各单位报送的76个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中,牵头组织实施39个项目,并最终确定立法护航幸福河湖等15个项目作为2024年度全市法治惠民实事典型项目。
被确定的典型项目中,有的是深化机制创新,一体推进检护民企、检护国企、检护外企、检护金融;有的是发挥“三大员”特效,大幅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有的是打造“互联网+不动产预告登记”新模式,实现全程电子化“买房即登记、签约即发证”;有的在高校食堂推广建设食品安全“即诉即办”小屋,探索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内解决校内闭环的新实践,以上种种,充分体现了全市聚焦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扎实有效、利民惠民便民工作举措的法治成果。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继续推动各地各单位围绕民生建设、企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多角度、全方位优化法治惠民惠企服务,厚实法治根基、浓厚法治氛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力度和温度。
相关新闻
经开区法院“宜享”项目
获法治惠民实事典型项目
本报讯(吴菲菲 记者 翟进)日前,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布2024年度全市法治惠民实事典型项目。镇江经开区法院“宜享”——汽车消费纠纷诉源治理及多元联动化解项目榜上有名。
据介绍,该项目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治理为核心,致力于让汽车消费纠纷化解更高效、更便民,实现法治内涵与惠民实效的有机结合。依托“行业自解+行政调解+专家帮解+司法调解”的模式,形成了四级联动化解平台,建立全市首个汽车消费维权多元化调解中心工作站。
由经开区法院丁卯法庭牵头,成立了由法律从业者、技术专家组成的“汽车消费纠纷调解专家库”。发布示范判决,明确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标准,为调解人员和当事人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3月,“宜享”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销售中普遍存在虚假宣传问题,联合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减少了行业投诉。此外,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院开放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累计覆盖消费群体近万人次。同时通过巡回审判和咨询服务,树立维权正面案例,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商家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