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丽英
这个冬天,我连着吃大青菜,因此还特意去超市买了一瓶菜籽油——用菜籽油炒出来的大青菜,有一种“原汤化原食”的微妙化学反应,霜打几遍后的大青菜,在热辣滚烫的菜籽油锅里翻炒上几个来回,盖上锅盖焖烧几分钟,立刻软糯即化,尤其是中间的菜心,绵软得像果冻。
乡下太冷,每年进入腊月后,我就开始“猫冬”,“猫”到连上街买菜都免了,每日就靠着自己种的那点大青菜和大蒜过日子。偶尔上街看一下,地摊上阿婆卖的蔬菜也就这几样,萝卜青菜是大头,还有就是大蒜菠菜芫荽之类。
江南物产丰富,但是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天,地产的露地蔬菜也就这几样。
好在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寒冷亦是一种烹饪方式,而霜打则是其中的一味上佳的调料。那些经得住严寒的蔬菜,霜打就是烹饪前的预处理,几回严霜一下,菜叶里的淀粉被完全水解,糖分自然析出,一口嚼下去,齿颊之间的醇厚滋味立刻显山露水。
我平常不吃菠菜,但霜打后的菠菜例外。霜打几遍后,原先碧绿的菠菜开始变得黑黝黝起来,因为叶酸而形成的苦涩味也变得若有若无。尤其是红色的菠菜根部,更加软甜糯香。我去街上的阿婆那里买菠菜,一定要挑那种塌扁了生长的——菠菜的每一张叶子都伸展了向四周扩张,颜色绿到发黑,然而根却鲜鲜红。这样生长出来的菠菜,最大面积地暴露在严霜下,叶片的每一个褶皱里都被浸透了严寒,味道浓郁,当然好吃。
然而,我院子就巴掌那么大的一点菜地,容不下菠菜这样肆无忌惮地“八爪鱼”似的生长,只能种一些朝天空要面积的蔬菜,譬如大蒜。
腊月里,街上大蒜的价格贵得吓人,卖到十来块一斤,因为这个季节肯把大蒜连根挖出来卖的人不多。霜打之后,一棵大蒜连根须到叶尖也仅尺把长,松垮垮的一斤,要好大一捆才够分量。然而,这个季节的大蒜是最有大蒜味道的,用来炒肉丝,尤其是炒咸肉丝,是绝佳的下饭菜。而且,霜打后的大蒜吃了之后,不会留有浓浓的大蒜味道。开春后,大蒜拔节生长,当然也是又嫩又香,但是不妙的是,吃过后,连尿出来的尿都是大蒜味道。
这几样霜打“严选”出来的蔬菜,经得住霜打,更经得住口齿,不愧是农家的“家常菜”。能“家常”,一是要便于种植和管理,严寒不仅灭虫还杀菌,秋天,这几样蔬菜种到地里之后,除了施肥,就无需太多管理,不像在春夏,叶类菜简直就是一个“药罐子”,蚜虫、霉菌轮番上场,要吃到菜,必须一遍遍打药;二是要老少皆宜,百吃不厌。
我自己种青菜,初秋时播种,菜籽播得密一些,出苗后长到一拃长,俗称“鸡毛菜”,便开始拔了吃,同时这也是在间苗;不停地拔、不断地长,“鸡毛菜”慢慢变成小青菜……11月初,捡最大的小青菜移栽,入冬后就等着吃大青菜,剩下地垄上的小青菜随它继续生长,这一垄菜俗称“满(垄)菜”。几番霜打后,就可以吃大青菜了。此时的大青菜颜色黝黑,菜帮子长得紧实严密,又甜又糯,摘一棵就可以炒一碗。几十棵大青菜正好吃一冬。到来年开春,来不及吃完的大青菜和满菜都开始抽薹,此刻是吃菜薹的最佳时节。菜薹最肥美的时间最多不过半个月,等第一茬菜薹摘完,再长出来的二茬菜薹总没有第一茬那么粗,肥美的口感便弱了几分。但是,此刻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即使是“二茬”,也聊胜于无,割了又长、长了又割,那些菜薹一直可以吃到清明节。
这样掐指一算,这一垄青菜前前后后可以尚飨餐桌大半年。
能成为“家常菜”的蔬菜,都是不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