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生
当体重秤上的分量从个人敏感数字到全民热议话题,当有人喊出“国家喊你减肥了”时,我们才知道国家卫健委早已启动“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才看到类似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毛天秦10个月减重75斤的励志故事。这场全民关注的健康运动,究竟该如何从“管住嘴迈开腿”到“一身轻松全身健康”,从“自我约束”到“科学健身”?一句话,从关注体重的分量到关注健康的质量。
由体重管理拓展到身材管理。体重是健康身体要跨过的第一道门槛,过于肥胖的现象,在人群里不在少数,在人堆里比较扎眼,肯定要引起重视。让孩子不胖不瘦,个子适中,匀称协调。在日常生活中,少一点烧烤,少一点麻辣,少一点奶茶,不要把咖啡当作续命能量,也不要把外卖当作日常一日三餐。青少年时期最好扶扶油瓶、挥挥锅铲、闻闻烟火,学点烧菜做饭ABC,有了家庭之后最好还是自生灶火、自己做饭。笔者在韩国特别关注了“欧巴”身材,很少有五大三粗大腹便便的。这肯定不是整形整出来的,而从他们饮食的清淡去油腻中就能找到答案。
由身材管理拓展到健康管理。身材和智力一样,一定程度上来自先天遗传,但是后天的干预也大有可为。当身材管理成为习惯,健康意识的觉醒便水到渠成。健康既是生活目标,也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习惯。该管的要及早管起来,管到管好。不偏食挑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作息,拒绝熬夜与懒觉;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不喝酒不抽烟,尽量避免文身、染发等损害健康的行为。
由健康管理拓展到生命管理。对生命的敬畏在于对生命的教育。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十分脆弱,生命首先要自我珍爱,自我守护。要知道生命过程面临太多的考验,不仅是生老病死,还有阴晴圆缺,需要太多的面对,需要足够的坚强。当人们学会倾听身体信号、预防疾病侵袭时,便迈入了生命管理的境界。这要求我们既重视生理指标,也关注心理韧性:压力调适能力、抗挫折心态、社交情感支持缺一不可。当每个人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真正提升。
由自我管理拓展到科学管理。从晨钟暮鼓的起居习惯到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从体重管理到生命管理,从自我约束到科学赋能,这既是个人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所在。科学管理更需技术赋能:智能手环监测数据、AI营养师定制方案、大数据预测疾病风险,让健康管理从经验主义走向精准科学。校园体质监测体系,将 “三减三健” 理念融入食堂管理,建立涵盖饮食、运动、心理的立体化健康生态。当社会形成支持健康的生态系统,我们方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愿景,这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科学的进步。(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