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金色田野 2025年06月12日

技术指导有力 关键技术到位

小麦高产攻关田多点创新纪录

  专家在田间进行测产。 王俊鹏 摄

  

  

  

  本报讯(成春枫 记者 周迎)“丹阳陵口小麦高产片创我市小麦亩产新纪录。”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小麦高产示范方传来喜讯,多点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5月底,我市农技推广部门对全市部分小麦高产攻关方组织专家实割实测。其中,5月26日,丹徒世业洲“镇麦15”亩产567.74公斤,5月28日扬中油坊“镇麦15”亩产604.3公斤,5月29日,丹阳陵口“扬麦34”亩产654.1公斤,5月30日,扬中雷公岛“镇麦15”亩产560.9公斤。接连而来的喜讯为今年的夏收夏种工作注入了推动剂。

  市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表示,在经历了持续的干旱之后,高产攻关田小麦平均亩产量均突破了560公斤,这一成绩即使在去年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属难得。

  作为此次测产的最好成绩获得者,丹阳市陵口镇青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汤磊也直呼没想到。“收之前看了田里的小麦长势,看着是不错,但能打破全市的高产纪录,真的没想到。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小麦品种,离不开高产田块的早播,更离不开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

  据了解,此次专家测产的高产攻关田都属于部省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丰产片,而高产的背后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

  “市农技推广部门及早谋划,从播种前的拌种工作,到返青拔节期的追肥管理;从促弱控旺的严密措施,到小麦中后期的增产管理,每一环节技术人员都按时因田因苗分类指导,指导种植户精准落实各类田管措施。”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表示,尽管今年遭遇了干旱,但苗期的好墒情、充足的光照以及对小麦管理的重视,都为小麦的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适度轻微干旱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加快灌浆速率,为籽粒形成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干旱发生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采用洇灌、喷灌、喷施叶面肥等抗旱技术,精准把握施肥时机和用量。积极对接乡镇做好水泵、发电机等抗旱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工作,组织协调相关机械进行抗旱浇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此外,示范小麦宽幅施肥播种一体化高产栽培和油菜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贮备,组织麦油作物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药剂的试验、示范和筛选,保障麦油作物提质增产。

  “近年来,镇江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种足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全市小麦、油菜品种布局,加快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东兵表示,此次测产结果,凸显了近年来我市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生产格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