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立波 本报通讯员 纪安璐
在镇江文旅集团,有这样一位年轻的融资人。他常年奔波在银行和项目之间,笔下是一串串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据,心中始终装着企业发展的长远布局。他就是集团融资部的陈柳烨,一位低调务实却成绩斐然的业务骨干。
“融资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精准’。”陈柳烨说。自加入镇江文旅集团以来,他始终奋战在融资一线,聚焦各类贷款的申报、对接与落地,致力于为集团发展提供稳定、持续、高效的资金保障。
2024年,文旅集团与多家银行展开项目贷款申报合作,陈柳烨全年成功完成项目贷款落地超15笔,放款总金额超40亿元,为保障集团流动性安全和债务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贷款业务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奔波协调与反复论证。陈柳烨笑着说:“银行不是只看材料的,还要看项目、看企业、看人。”为了提升申报成功率,他带领银行团队深入金山湖、南山、运河等重点项目现场,多次实地讲解项目背景与发展前景,让银行对文旅项目有了更深了解。
每一笔贷款的成功落地,不仅考验业务能力,更考验细节把控。“从申报资料整理到放款材料归档,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他常说,融资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协作战。他不仅关注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更注重贷款综合成本的把控,确保每一笔贷款都符合监管要求,实现效益最大化。
这一年,他还与银行贷款团队协同配合,圆满完成了集团所有存量流贷业务的续贷放款及全年还本付息任务,为集团资金链安全保驾护航。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他始终如一的耐心与专业。
在部门同事眼中,陈柳烨是个“靠谱又敬业”的同事。“他对贷款政策的理解很透彻。”一位同事评价道。作为部门的业务主力,他不仅主动承担重任,还乐于分享经验,带领新入职同事熟悉贷款流程、学习项目申报要点,提升整个部门的协同效能。
“融资是集团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推动文旅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陈柳烨始终认为,自己工作的意义,正是在一笔笔资金流动背后,助推一个个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如今,在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陈柳烨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坚守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说:“我会一直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踏踏实实把融资工作做好。”这不仅是他作为新时代国企青年的初心,也是他作为文旅一线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