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璐 本报记者 张驰川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需要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社区矫正对象严格履行好法定义务,体现法律的“刚度”;社区矫正也是一项教育人、改造人的艰辛复杂的工作,需要体现执法的“温度”。扬中市司法局依法强化“刚度”、切实传递“温度”,引导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助“缓刑妈妈”走出泥沼
2023年的冬天,原本生活温馨幸福的李丽(化名)陷入了生活的泥沼,她因在网上开设赌场的行为,被判缓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而丈夫作为同案犯正在监狱服刑,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公婆的嫌隙,让家庭关系几近破裂。更艰难的是,因罚金未缴完,李丽的银行卡被冻结,为了照顾好两个年幼的孩子,李丽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得知李丽的困境后,扬中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陈胜银和同事们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暖心行动。他们积极联系扬中团市委、民盟、新联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为李丽筹集捐赠救助金,细心地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给这个艰难的家庭送去了最实在的关怀和帮助。
为了能让李丽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解决其就业问题,陈胜银又四处奔走,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为李丽争取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深知银行卡冻结给李丽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陈胜银又多次与法院耐心沟通、多方协调,法院最终依法成功解冻了李丽的银行卡,使得她能够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生活也开始有了新的盼头。
不仅如此,陈胜银还为李丽的孩子们争取到慈善组织“青苗助学”基金会的长期帮扶,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权益筑牢了坚实的保障,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面对李丽紧张的家庭关系,陈胜银同样没有丝毫懈怠,他积极与监狱对接,为李丽一家安排亲情视频会见。儿子的劝导宽慰、孩子的真诚话语,融化了公婆心中的坚冰,家庭重归和睦。
随着家庭关系的改善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李丽的生活慢慢回到了正轨,心怀感恩的她表示,一定要好好回报社会,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以法之力维护社会平安
像李丽这样温情的故事背后彰显的正是司法局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从法律援助到矛盾调解,从普法宣传到社区矫正,处处都有司法行政人默默守护公平正义的身影。
近年来,扬中市司法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强化法治保障,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助力产业强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力惠民服务,提升法律服务效能,让法治的温暖惠及每一位扬中市民。
在普法方面,扬中市司法局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民法典》宣传月、《长江保护法》等宣传活动30余场,创作了《半天书记》《代价》《从头做起》等法治文艺作品,并开展“扬中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巡演。在助力企业发展上,追踪扬中市司法局开展“百所千人助万企”活动70场,办理涉企“免罚轻罚”案件近200件。在矛盾调解上,扬中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2023年以来,扬中市司法局受理调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成功率高达99%。在社区矫正等工作上,2023年在矫人员无脱管漏管再犯罪,办理法律援助等案件900余件,实现18项公证业务远程办理,办理公证近2000件。
以法治之力,筑起社会安宁的坚实屏障;护百姓平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扬中市司法局将继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始终与您携手共进,在法治的阳光下,共同书写扬中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