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敏 张晋毓 记者 张驰川)“我和妈妈昨天一起读了绘本《说错了没关系》,这本书是关于勇气和成长的故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特训营上,小涛自信地向其他小伙伴介绍道。母子三人曾受到来自小涛父亲的家暴,经检察官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接受心理辅导特训营后,他不仅走出阴影,还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2024年3月,扬中市检察院检察官王樱在审查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司法社工出具的社会调查报告显示,该案一名涉罪未成年人小洋本质不坏,此前还曾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过坏人,而他犯罪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父亲的家暴行为。
“父母离异后,我和弟弟小涛随妈妈一起生活,但我爸心情不好或喝酒后,就经常来骚扰我们,还对我们动手。为了躲开他,我没钱花时就和朋友去偷东西……”小洋在讯问中的叙述让王樱心情沉重。
王樱到小洋家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孩子的母亲王女士与父亲张某离婚时约定,小洋由王女士抚养、小涛由张某抚养,但实际上两个孩子均随王女士共同生活。离婚后,张某多次到王女士家,无故对母子三人实施骚扰并有殴打行为,严重干扰母子三人的正常生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王樱结合反家庭暴力法向王女士详细阐释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并协助其准备申请材料,收集伤情照片、家庭暴力告诫书等证据材料。
5月,法院审查后认为,王女士母子三人符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裁定禁止张某对母子三人实施家庭暴力或言语威胁。
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后,王樱在跟踪回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张某此前的打人行为对小涛造成严重心理阴影,导致小涛不敢说话、胆小怕事。
王樱邀请心理咨询师在扬中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共同对小涛进行心理疏导。
“小涛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有正常的情感交流,但缺少良好的交流氛围……”心理咨询师结合小涛摆放的沙盘场景和咨询情况,细心地向王女士解释道。
当得知心理咨询师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将举办儿童社会情感学习特训营时,王樱积极推荐小涛参加,希望通过体验、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涛学习沟通技巧,学会管理情绪和面对压力。
检察官说,他们再次回访时,王女士开心地分享起小涛的生活近况,“最近小涛的情绪状态有了明显改善,也阳光了不少,这次集体活动对他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