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菲菲 记者 翟进)“这件事也算了结了,以后就安安心心过日子吧。”日前,在镇江经开区法院执行服务窗口,执行干警孙娴将执行款送到当事人小梅(化名)手中,成功解决一起历时10年的旧案。
时间回溯到2014年6月,小梅的丈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构成二级伤残,并导致其智力下降及生活自理障碍。该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被告涂某迟迟未履行赔偿义务,小梅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几经辗转,法院都未发现涂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涂某一直逃避执行,案件陷入“终本”僵局。
事故发生时,小梅的孩子还在上小学,尽管小梅的丈夫所在单位认定工伤,和保险公司一起承担了部分医疗费用,但事故造成的伤害还是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法院基于小梅的家庭情况也发放了司法救助金,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2023年,案件出现转机,法院通过他人提供线索再次找到涂某,涂某表示自己生活比较拮据,一时无法付清所有赔偿款,愿意分期支付。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一致同意将赔付金额确定为15万余元。
2024年12月27日,涂某带着8万元现金来到法院,将最后一笔赔偿金交予小梅。这是他打工刚结的工资,加上之前陆陆续续的线上转账共计156000元,至此所有赔偿金额均已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