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芙蓉楼 2025年01月17日

蜡梅花开

  

  

  

  □ 云开宝瑞

  真是什么时节开什么花。刚进入腊月,小院东墙角那株挺拔的蜡梅似接了一道神秘的“指令”,前几日还是满枝的花蕾,忽然间全部绽放,开出朵朵晶莹剔透的淡黄色的花。

  它很守时。十多年了,到时就开,年年如此。

  花一开,就不断地吐出淡雅的幽香,静悄悄地在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着,一点也不张扬。

  小院里的那株蜡梅,紧挨着窗。花开后,我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窗户,放花香进屋,不一会,整栋屋子,楼上楼下,就有了淡淡清香,也有了春的气息。

  可以下个定论,在植物的大家族中,蜡梅是与众不同的。别的不说,单凭它不畏严寒独自盛开,就值得称道。想想也是,在寒风凛冽、万物凋零的冬日里,忽有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且露着色彩,带着香气,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觉着寒寂里起了暖意,失落中见了希望。

  有一年,酒后,月色溶溶。我趁着酒兴,披着寒光,弱弱问着月色下的鹅黄色的花朵:你到底姓“蜡”还是姓“腊”?

  你说,我本姓黄,名梅,最早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黄梅,因为我的花色是黄色的。

  噢,是这样的。探寻下去,我逐渐明白,你不是腊梅,也不是梅花。

  你是蜡梅科蜡梅属的落叶灌木植物,而梅花呢,则是蔷薇科李属的小乔木植物。你俩之间,如同土豆和苹果,说起来都是植物界的成员,但本质上却是天差地别。

  因你生长在农历腊月,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管你叫“腊梅”。其实,我们都叫错了,且叫错了数十年。你真正的名字叫“蜡梅”,对,蜡梅,蜡烛的蜡。这名,源于你的外貌特征,你的花瓣色似蜜蜡,摸起来的质感如捻蜡一样,故学名蜡梅。不过,你开在腊月,大家叫你腊梅,约定俗成,似乎也无大错。

  我倒是觉着,你到底是姓“蜡”还是姓“腊”,这并不重要;是属梅科还是李科,也无碍大局。你就是你,寒冬里的蜡梅,一枝,几株,数棵,凌寒绽蕾,默吐幽芳,示出你独特的气质和风骨,正如古人所赞: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

  你的香气,是淡淡的、幽幽的,是一种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的香。王安石说你是“为有暗香来”,林逋说你是“暗香浮动”,钱蘅生说你是“清香小院前”,黄庭坚说你是“江上清香隔水闻”。我曾试过,你的香气,只可远闻,不可近嗅,离你愈近愈没感觉,往往是不经意间,闻香而不见花,但这香特别,一闻就很熟悉。这或许正是蜡梅的低调之处。

  若说雪落在雪里,算是回到了故乡,那雪落在蜡梅的枝干上,应是找到了亲密伴侣。雪梅,雪梅,雪与梅,是人世间最美的绝配,是冬日里最赏心悦目的诗画。梅是雪的画,雪是梅的诗。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雪俗了人。都说你傲霜斗雪,也有说你梅雪争春,其实这是对你的误解,或是一种片面的认知。你和雪,既无“斗”,亦无“争”,你们相互映衬,相互成就。你是一段香,它是三分白,一个雅洁,一个清新, 在寒冷季节构成动人的景致,带来超凡脱俗的意境。

  你凌寒而开,香自苦寒,却花叶不相见。你未开时,枝繁叶茂,花开之时枝干枯瘦,叶已全部落下,在地上铺着,似厚厚的棉被,温暖着你,然后再渐渐融入泥土,化作肥料,滋养着你,同时蓄足着力,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你登场、叶子谢幕,叶子亮相、你全身而退,生生相逐,虽不相见,却心有灵犀。

  古往今来,你是诗词里的主角,是书画中的贵客,字字句句皆是对你的欣赏,一笔一画都是对你品质和精神的称颂。写你的众多诗词歌赋中,尤喜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一反传统文人写梅的套路,彻底抛弃了寒梅孤独、寂寞的基调,写的积极、乐观、向上,既与陆游的咏梅“反其意而用之”,又比一众文人单纯的“咏梅”高了几层境界。

  不愧是一代伟人。我怀着崇敬之心,吟诵起毛主席的这首著名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