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春江潮 2025年01月17日

大寒时节话诗词

  

  

  

  □ 谢金凌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岁末的凛冽与深沉,悄然降临。它宛如一位冷峻的使者,宣告着旧年的即将结束,也预示着新春的即将到来。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里,古人用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诉说着他们对大寒独特的感悟与情怀。

  西晋的傅玄在《大寒赋》中描绘这个节气的景象:“严霜夜结,悲风昼起。飞雪山积,萧条万里。”读之就有肃杀之气,大寒的夜里寒霜凝结,白天寒风呼啸而过,仿佛世界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放眼望去万里萧条。为了表达寒冷,傅玄接着说:“百川咽而不流兮,冰冻合于四海,扶木憔悴于旸谷,若华零落于濛汜。”不仅百川、四海因寒冷而冻结,连太阳都憔悴零落,无力温暖人间了。

  北宋邵雍《大寒吟》也记录了这个节气的寒冷景象,“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大雪一场接着一场,阶前、檐上都已严重冰冻,强烈的寒风呼啸,吹得太阳失去光辉,人们被冻得有口难言。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白居易用《村居苦寒》体现普通百姓在大寒时节的艰辛与不易。元和八年的十二月,连续多日大雪纷纷,白居易眼中看到的是冻死的竹柏和“无衣民”,在大雪纷飞、“北风利如剑”的寒冬,“布絮不蔽身”,他们缺衣少被,只能“愁坐夜待晨”,过得十分痛苦。而相比自己“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看到两种不同的生活,白居易有着对民众的同情和对自己的愧疚和反思,“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陆游在《大寒》一诗中写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大寒这一天,积雪尚未消融,户外的天气寒冷异常。让人仿佛看到诗人蜷缩在家,面对外面的冰雪世界,心中有着不能外出的无奈。在这一天里,虽然“局此容膝室”,在仅能容膝的狭小居室里,陆游也没有浪费时间,“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他手持拂尘,取出了一卷书,一看就是一整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元稹在咏节气诗《大寒十二月中》的选择和陆游一样,大寒这一天在家烤火,没事就不想出门了。不过,明显元稹的生活条件要比陆游好得多,“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自己倒满腊月的美酒,装饰华美的火炉里炭火正旺。看得出来,元稹的心情要好很多。对于未来也充满期待,“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期待来年阳春去欣赏那梅花和柳树……

  明朝吴与弼在《卦口·其一》诗中言:“流光又值大寒时,清夜闲吟卦口诗。”结合《卦口·其二》“青山日日数归期,江上扁舟去尚迟”,不难发现,在大寒时节,漂泊在外的诗人江上乘舟返乡,一边在日日数着归家的日子,一边又遭到了风雨的袭扰。他只能寄望江头雨疏风歇,“云开莫怪月来迟”,寄望云开月出的时候早点到来。

  “大寒节候正寒增,添得寒衣又几层。”清人赵翼在《大寒》诗中告诉我们,大寒时节越来越寒冷,要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因为这个时候,寒号鸟也都冷得发愁,鸟雀冷得都想上蒸笼;室内炉火热度减退,室外积雪冻住,有白色的冰凌。同时诗人也感慨,希望“今年时令正”,世道“太平日月倍升恒”。

  大寒时节的诗词,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它们或描绘寒冷的景象,或感叹百姓的艰辛,或记录自己的状态,或表达美好的愿望。这些诗词穿越了数年的时光,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和情感。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的大寒是腊月廿一,人们都已经在为迎接新春而忙碌着。此时,我们不妨停下忙碌的脚步,翻开那些古老的诗词,品味古人的情怀。让那些优美的诗句,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大寒时节的独特魅力。在寒冷的冬日里,让诗词陪伴我们度过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大寒。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