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翟进)这几天,市区各家菜场鱼摊上的品种明显增多,这是各色年鱼“上岸”了,摊主们也喜见销量上涨。随着年味渐浓,水产品成为不少市民囤起的年货。再加上今年的晴冬暖阳,老镇江传统腌鱼、风鱼即将挂杆“上线”。
在南门大街虎踞桥头的鱼摊上,记者看到彩条布上“铺”满各种水产,包括鲢鱼、鲫鱼、鳊鱼、黑鱼、鳜鱼、昂刺、草鱼、青虾等,还有盆装的螃蟹、老鳖等。“快过年了,我们除了平时的进货渠道,还有一些清塘的货。价格方面也很实惠,像这种鲫鱼只要8元一斤。”摊主向记者介绍道。鱼摊上虾的销量也很不错,一位正在买虾的顾客表示,别看个头小,家里熬面酱时加点小虾能提鲜、有嚼劲。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老镇江舌尖上的年味,有香甜、更有咸香。在江滨新村菜场,鱼摊上的鱼“部件”琳琅满目,有鱼头、鱼尾、鱼杂,还有“大块头”的青鱼段。顾客只需动嘴,摊主便会将鱼收拾得清清爽爽,方便顾客买回家腌制。家住金山公园附近、今年65岁的施阿姨每年都要制作腌鱼和风鱼。她说,一直都用“老法子”处理年鱼,可以整条腌,也可以切成鱼段。根据家人的口味喜好加入盐、料酒、香料,再用绳子穿过鱼块挂在晾衣杆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5天左右。到快过年时,不管如何烹饪,鱼肉片片如蒜瓣一般,入口层次分明,口味比鲜鱼更香。“我们年轻时,家里难得吃上鱼肉荤腥,等到过年或是招待客人才能吃上。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们平时吃鱼都吃惯了,我过年腌一些鱼给他们换换口味。”施阿姨说。
“鱼”谐音“余”,寓意着“年年有余”。虽然一些传统习俗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而慢慢淡化,但是年鱼并未在镇江人的年味里“缺席”,那咸香味道如同岁月的密码,传递出人们心底深处对新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