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2025年01月22日

“豆大的”变“斗大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警惕注水

  

  

  蔡小俊

  

  豆大的事,报警了;豆大的事,费了斗大的力;豆大的事,送来了锦旗;豆大的事,包装成了斗大的成绩。在基层,有不少“群众小事”弄出了不小的动静,引起社会关注和议论。“群众利益无小事”,但有水分掺了进来,就会形成社会槽点。

  有一乡镇,张大爷种的豆苗有几棵超过界址,被邻居拔了,当事人选择报警,民警赶到现场进行了处理。事后报道出来,引起议论。议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豆大的事要不要报警”,另一个是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豆大的事都可以找民警。有群众质疑,乍一看是亲民之风,细究下去,又觉得操作性上似乎和实际脱节,豆大的事都找上门来,派出所不炸锅啦,是不是太浪费行政资源。

  群众吐槽给我们提了个醒:如何客观对待豆大的事?如何科学看待“群众利益无小事”?

  当下,一些现象值得关注,有人喜欢打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旗号,做各种花式文章。有的喜欢挑小事做,形成一种忙的“勤政状态”,碰到要事、难事却绕着走;有的善于做包装文章,把小事罗列起来,进行包装;有的名利意识很强,主动伸手要锦旗,解决群众小事后,喜欢像商家一样攒五星好评;有的伤害群众感情,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口号喊,处理起具体事情,却忽视群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这些“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走秀行为和过度包装,反而成为群众槽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什么会在践行中被掺杂水分?一方面是取巧思维,对“小”的偏好,钻小题大做的空子;另一方面是“做样子”思维,做出的样子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一下子不一定会被看破;再有,就是迎合上级的偏好和考核,打着旗号的注水数据很吃香。

  这种注水行为和现象,伤害群众感情,浪费行政资源,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是“形”,利益是“核”,在小事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的风气,是表面文章的一个变种。对于表面文章,要勇于戳穿和叫停。在考核导向上,要厘清小事和要事,对注水成绩和实干成绩区分对待,谨防“豆大的”变成“斗大的”。谨防做着豆大的事,却对眼前斗大的事选择无视。对宝贵行政资源的使用,要科学配置,强化监督,节约行政成本,着眼于群众刚需,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豆大的事,不要弄出斗大的动静,浪费纳税人的钱,让人心疼。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种服务理念和做事习惯,不注水,不走秀,才是真正的贴近群众。(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