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金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二月的微风轻轻拂过,雨水节气便带着它独有的温柔与润泽,悄然到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宛如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灵动乐章,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润泽了世间万物。千百年的时光流转中,古人用诗词记录下了雨水节气的美好与诗意,让我们得以感受那份春雨绵绵的独特韵味。
雨水节气,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如丝如缕的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春雨,细腻而轻柔,如同酥油般滋润着大地。在京城的街道上,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望去,一片朦胧的嫩绿若隐若现,仿佛是大地刚刚苏醒时泛起的一抹生机。这春雨,宛如一位神秘的画师,用它独特的笔触,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幅若有若无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意与情趣。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在《春雨后》发现,昨夜下了一夜的小雨,是上天意图复苏万物。是什么最先知道春天来了?庭院里的小草已经争先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尖芽。以春雨为背景,通过观察小草的生长,不难看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生命的赞美。
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更唤醒了沉睡的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春雨的默默奉献。它随着微风在夜晚悄然落下,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世间万物。相信经过春雨的滋润,沉睡了一冬的种子开始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奋力地钻出地面;河边的柳树也将被春雨唤醒,细长的柳枝上慢慢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时,看着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淹没了小桥,行人无法通过。然而,一只小船却从柳阴深处缓缓撑出,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远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这春雨中的水乡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雨水节气,也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时刻。在这春雨落下的季节里,有的人感受到了春的喜悦,有的人则勾起了种种的愁绪。“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傍晚时分,看到春潮上涨,夹杂着雨水,湍急地流淌着。荒野渡口,不见行人,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横在水面上。这看似宁静的画面,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在《别严士元》时,看到的雨水充满着离愁,春风虽来,但春寒犹在。离别之时看到的景色,尽管美好,依然充满了分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期待,一方面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另一方面也有着对前程深深的忧虑。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中将那自在飘落的飞花比作梦幻,将无边的细雨比作愁绪。感受着“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在“晓阴无赖”中抒发着淡淡的春愁。先写环境之景,再用梦、愁之情,融情入景,“伤春”之意,萦绕不去……
在雨水节气的诗词中,我们还能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里志南和尚漫步在春日的山林中,那如杏花般的细雨轻轻飘落,沾湿了他的衣裳,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轻柔的杨柳风拂面而来,带来阵阵暖意。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诗人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雨水节气,不仅带来了湿润的春雨,更带来了希望与生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在雨水的滋润下,一片生机勃勃。山坡田野间一片葱绿,稻田里波光粼粼,杜鹃鸟在如烟的细雨中欢快地啼叫着。此时的乡村,人们正忙着养蚕、插秧,一片繁忙的景象。
雨水不仅是一个节气的更替,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生命,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雨水节气,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关于雨水的诗词,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描绘出了雨水节气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春雨的滋润和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