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 2025年03月14日

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万建鹏

  1990年3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第一次把男女平等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初就十分注重对家庭这一基本单位的研究,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很多经典著作中都涉及妇女、家庭以及家庭伦理的深刻思想。比如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强调“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缺少母爱,那这个家庭中的教育是匮乏的、不完整的,不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和对家庭以及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他认为要给予女性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不是被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女性在家庭教育与家庭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妇女问题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妇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妇女发展存在差距,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妇女民生保障力度还需加大。妇女在就业、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权利的保障仍面临现实困难。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有待全面提升。针对妇女各种形式的歧视不同程度存在,性别平等观念有待进一步普及,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等根本问题,深刻阐述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方向道路、使命任务、制度保障、组织优势,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做好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