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春江潮 2025年01月03日

一幅壮阔的长江渔业史画卷

——品读《润州渔业史话》

  

  

  

  

  

  

  □ 雷晓明

  江南润州,依江而生,拥江而建,因江而兴。一江澄碧孕育了厚重的渔业文化。近日,品读了《润州渔业史话》一书,一幅壮阔的长江渔业发展史的时代画卷,跨越时空,栩栩如生地展现于眼前。

  这部由我市润州区政协,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与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共同编撰的《润州渔业史话》,全书共25万字,分为七个章节。编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时代的高度,运用史料记载、研究分析、艺术提炼及高度概括的创作形式,将长江润州地域的渔业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该书科学严密,引经据典,内容丰厚。编者先后追溯和考证了年代跨度达百年的近现代的渔业历史资料,精选了上至春秋战国、秦汉、东晋,下至唐、宋、明、清年代,及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所记录的有关长江淡水鱼和渔业的史志、典籍、档案等大量条目。如镇江解放前后历年的渔民人数、渔船的数量及吨位;长江鱼类的品种、形态、习性;渔场水口的位置及历年捕鱼的产量;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渔村的行政区划的沿革及渔民现今的生活状况等等。

  书中还有河豚、鲥鱼、魛鱼、鮰鱼、白暨豚及中华鲟、鲤鱼、鳊鱼、鲶鱼等多达近百个品种的鱼、虾、蟹、鳖的一幅幅画面,神态逼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润州渔业的历史变迁,编者还以丰富的文史知识,论古说今,将与长江渔业有关的人文典故、风土人情,贯穿全书,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其中有古籍中关乎渔民捕鱼及鱼类特性和百姓食鱼习俗的种种描述;有历代官宦先贤、名人雅士的吟诗赋词,还有广泛流传民间的传奇故事。书中先后引用50多部史志、古籍及古代的名人名言,并有当今的专家学者种种论述及渔民世代相传的歌谣、谚语等。

  编者通过深入研究史料和长江沿岸的渔业乡、村(大队)、场及100多位渔民的采访交谈,并与有关的渔业渔政的各级干部交流,收集了渔民常年江上生产生活的大量素材:滔滔长江变幻无穷的气候,顶风破浪撒网捕鱼的劳作艰辛;停泊江岸修补渔船渔网的画面;渔民放声江面的号子声;每日船头的袅袅炊烟与鸡鸣狗叫;港湾渔船上微弱灯火下的渔民围坐饮酒解乏驱寒……

  还有渔民背井离乡及婚丧嫁娶的喜怒哀乐等一幕幕情景,将渔家人世代依江而伴,以鱼为生、以船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书中图文并茂地向人们默默讲述着千古以来长江与鱼的故事和一个个民间传说,还有渔民沿袭的传统习俗、民俗等。

  而古今名人的诗词曲赋也尽在其中。唐代刘禹锡、陆龟蒙、许浑;宋人米芾、陆游、苏东坡、范仲淹、刁约及清代的康熙帝、乾隆帝、著名的书法家王文治、曹寅等一位位帝王重臣、文人墨客,对名扬天下的长江几大名鱼的形态特征的描述以及长江第一鲜魛鱼的肉质鲜美的赞誉;还有我市文史界作家撰写的长江镇江段特有鱼种的习性与饮食习俗及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这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当“长江大保护”的号角吹响之时,“绿色、生态、环保”,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向人们深刻讲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十年禁渔”、渔民上岸的重要关口,各级政府部门,走村串户走访调查,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宣传、引导教育等。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帮助解决渔民的土地、住房、社保、医疗及就业和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后顾之忧问题,使各项具体措施落地生根,使“渔民上岸”得以妥善解决,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这本书,不仅深刻讲述了润州渔业的漫长历史,还涉及长江航运、水利工程、桥梁闸口、水文气象、水产养殖及农村产业、豚类保护、环保卫生及名胜古迹等众多方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