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西津渡 2025年02月21日

《海国图志》中的镇江

  魏源像

  

  

  

  

  

  □ 曹树高

  魏源,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最早“睁眼看世界”、胸怀全球的首批知识分子。他的一部《海国图志》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此书详细地向国人介绍了世界,让中国了解世界。由于魏源曾五次来过镇江,对镇江的山山水水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十分熟悉,所以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曾多次提及镇江。

  魏源自己坦诚地说明自己著作《海国图志》“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他的目的十分清楚,就是要唤醒国人,富国强兵。魏源对镇江地形地理十分了解,在《海国图志》中仅在卷一“筹海篇”中就9处提到镇江。镇江的圌山,魏源十分看重,圌山抗英曾打得英军不得不后撤。魏源在卷一“筹海篇”中说:“何至鲸驶石头之矶,霆震金焦之下?”他所说镇江军民英勇抗击,全国各地都像这样抵抗,英国人怎么能到达南京呢?这与恩格斯评价鸦片战争镇江之战时说的一样。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重点提及海防、江防和内河防御。在卷二篇中的江防曾说到要在“福山口,惟君山即鹅鼻嘴、圌山二处,可设炮以守长江。”用岸炮和步兵结合,采用火攻打击夷兵,像安南人(越南)那样守住内河,在内河里打击夷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在谈到“日本岛国”时,提及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时,倭寇曾一时猖獗。曾攻到长江下游,侵犯到镇江周边,一直入侵至丹阳一带。倭寇曾沿着长江,向上游侵犯一直打到圌山,圌山一战倭寇死伤惨重。正是镇江军民的英勇抵抗,倭寇才未能到达南京。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率领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将倭寇赶出。其实,抗倭斗争中已经获得很多经验教训,在后来的年代里完全可以进一步巩固海防江防,然而统治者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到了清代,统治者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失去了联系,国人很少了解国外,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面临外部入侵时,又不敢正面应对,一昧卖国求荣,加之国内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魏源的主张根本无法实现。好在《海国图志》一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人,为唤醒国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魏源在《海国图志》里已很清楚地表明,镇江这座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是座军事重镇,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扼守南北的交通要冲。《海国图志》书中的镇江元素较多,书中记叙了明末清初时,郑成功从厦门起兵反清。郑成功沿长江一直向上游进攻,在镇江云台山大败清军。魏源从历代的战役中,反复证明加强海防江防对国家安宁的意义。然而,直到19世纪中叶,统治者还在做着天朝大国之梦,国家怎能不被外夷入侵?

  《海国图志》一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海国图志》一书出版至今,有多家出版商多次出版。笔者阅读最多的是1998年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发行上中下这三册。张磊先生在该书的代序中,详细地介绍了“爱国的、进步的思想家——魏源”生平。爱国主义是魏源的思想精华,变革社会是魏源的主张,富民强国是魏源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