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2025年05月29日

走新更走心 理论润民心

镇江绘就新时代宣讲“新画卷”

  

  

  

  

  

  

  董灏冰

  理论宣讲,作为新时代解码真理力量的“思想引擎”、贯通实践脉络的“信仰纽带”,始终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关键枢纽。近年来,镇江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挖本土资源禀赋,创新“线上+线下”传播路径,构建“明理·‘镇’行”理论普及联盟,打造全域宣讲体系,围绕思想铸魂、百姓话语、法治护航等七大主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既“飞入千家万户”,又“扎根民心沃土”。

  “讲”出热度,“镇讲有理”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生活,关键要讲得通、讲得活、讲得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镇江以“四百行动”(百名名嘴、百个产品、百处阵地、百场活动)为抓手,通过“小切口”讲大道理、用小故事讲大主题,带动基层理论宣讲全面开花。如,润州区打造“理享七里”品牌,搭建由老党员、青年志愿者、思政教师、红色文化讲解员组成的多维宣讲矩阵,开展形式多样的沉浸式宣讲;京口区“相约广玉兰树下”宣读好书,让理论走进书香日常;丹徒区“新洲理响”探索党建引领、生态课堂、知行转化一体化路径,使党的创新理论在“长江绿岛”落地生根。

  “传”出广度,“网尚讲‘理’”实现理论全天候传播。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镇江市打造“网尚讲‘理’”网上宣讲品牌,推动理论传播从“面对面”向“屏对屏”延伸。近年来,平台以微视频、短音频、直播讲堂等方式“线上+线下”互动宣讲,推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伟大建党精神e起学》32集系列微视频,通过方言、故事、典型讲解建党精神,用群众语言讲清党的大道理,激发线上线下强烈反响。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通过“微视频”“微宣讲”把理论“融化”在身边的故事里。

  “润”入童心,“红色课堂”点亮青少年信仰之光。思政教育从娃娃抓起,理论宣讲也要“童言童语讲大道理”。镇江市推出“红色课堂”“百人绘党情”“百师讲党课”等项目,将红色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路径,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组织学生排演红色乐曲、讲述党史剧目;“知行少年”宣讲团队走出校园,上抖音、进社区,探索用AI技术还原战役场景,开设“爷爷奶奶的历史课堂”,打造贴近时代脉搏的“青少年理论传播矩阵”。此外,多样化宣讲实践让“学理论”更有吸引力。润州区推进“润童学党史 向阳奋力跑”工程,建设红领巾打卡点、推出专题活动、展播微视频等;丹阳市组织学生进入“永远跟党走”教育馆,通过情景剧、主播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使理论宣讲“活”起来、“潮”起来。

  “法”护万家,“八姑娘”公益服务宣讲法治理念。发轫于丹阳“八姑娘民兵班”的镇江“八姑娘公益律师联盟”,深耕公益法律服务十三年,致力于用专业精神做好“有温度”的理论传播。公益律师金文说:“我们既是以爱之名汇聚,又有专业能力,就要充分发挥法律特长和女性富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优势,将服务往前一步、往深一步,将当事人的难题解决好,将合法权益保障到位,把好事真正办好办到位!”联盟成员以爱之名集结,以专业为支撑,将理论宣讲融入法律服务,为妇女儿童维权、为企业追讨欠款、为特殊儿童开展“赞星计划”,推动“把好事办好、把服务做深”,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挖”显底蕴,“红润润州”讲好镇江红色故事。讲好本地红色故事,是激活理论传播“源头活水”的关键所在。镇江,这座浸润红色基因的城市,把革命记忆转化为宣讲教材,让历史场馆焕发实践课堂新活力。句容市白兔镇依托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矩阵,创新推出“流动党课进万家”“红色公交一线传”项目,让理论宣讲从场馆走向街巷、从书本融入日常。在润州区,“红色公交·润理专线”穿行街巷,市民乘坐“红色专线”便能听志愿者讲述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报国故事,感悟“钢梁桥上立信仰,青年心中种理想”的家国情怀;在经开区,“青听·新说”走进产业一线,搭建“专家送理论+工人谈实践”的双向宣讲平台,车间里的“理论工坊”让创新理论在生产线上扎根。

  “引”自经典,“丹心课堂”汲取“习语”思想力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习语”,成为基层宣讲者最生动、最深刻的“原材料”。丹徒区世业镇深入挖掘“习语”力量,打造“丹心讲堂”“五老宣讲团”等特色平台。世业镇村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围绕党史、战役、自身经历撰写12份讲稿,组成多个宣讲团面向青少年定期授课,累计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学生2000多人次。此外,融媒体平台推动“习语”走进千家万户。丹阳在“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服务号上开设“金山理论讲习所”专栏,打通市、镇、村三级平台,将“总书记金句”纳入宣讲素材库,推出“习语快闪”“快问快答”“老党员讲习语”等微宣讲内容,点击率过万视频不断涌现,成为理论传播的新阵地。

  “心”系民生,“理论+议事”让基层治理更聚力。理论宣讲,既要“声入耳”,更需“润心田”。镇江各级党组织将宣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定点宣讲+流动宣讲+互动宣讲”三位一体机制,实现理论宣讲与群众议事、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百余名专家下沉一线,深入校园课堂、社区广场、企业车间等,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善治等议题开设“一线课堂”,以问答式、案例式宣讲打通理论落地“最后一公里”。宣讲生根处,治理见真章。在丹阳司徒镇,“理论夜校+村民议事”模式让政策解读与民生诉求同频共振。村民在聆听新时代“共富经”后,现场提出“便民路修建”“老年食堂运营”等上百项提案,其中80%已转化为民生工程。镇党委书记朱国祥感叹:“宣讲不是‘独角戏’,当理论照进现实、群众成为‘主角’,共识自然转化为共为。”理论宣讲正发挥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基层宣讲让村民听得懂、愿意议、能出招,推动宣讲成果向治理实效转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