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
最近南通出了个暖心操作:崇川区3488个停车泊位收费“腰斩式”下调、4万余个停车泊位免费停车时长“翻倍”。这可不是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向全国游客递出的一张欢迎名片。
停车收费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出行在外,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开车到陌生城市,转了好几圈找不到停车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一看价格牌,心都凉了半截。南通这次主动降价,就像给风尘仆仆的游客递上一杯温水,让人心里暖乎乎的。这种转变并非孤例。联想“苏超”的火爆出圈,镇江在赛事期间为球迷开通多条公交专线、苏州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多地景区免费开放等,这些做法都是方便游客的实在举措。
诚然,有些地方把停车收费当成“摇钱树”,而南通不仅降价,还将免费停车时长从赶时间的15分钟延长至更从容的30分钟,换来的是游客多逛一会儿。这笔账,划得来。根据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十几年的成功经验,虽然少了门票收入,但游客多了、消费旺了,最终赚得更多。
我们也要看到,城市治理还需两手抓。太严了,游客觉得不近人情;太松了,城市秩序又乱套。南通这次降价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方便了游客,又没放松管理。这就跟西安大唐不夜城取消门票、上海搞“建筑可阅读”活动一样,都是在细节处下功夫。试想一下,游客自驾到一个城市,最先考虑的无非就是停车是否方便、厕所是否干净、路标是否清楚,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出行体验的关键。
如今,各地文旅煞费苦心想奇招妙招抢游客,但不是靠演段子、喊口号,而是靠实打实的服务。南通停车费降价看似是个小动作,却反映出城市管理理念的大转变,这种说到做到的务实作风,比任何宣传口号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城市治理就该少点管理思维,多点服务意识;少算小账,多算大账。当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体会游客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城市想不火都难。停车费降了,城市温度却升了,这样的变化值得我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