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上“佛系”“躺平”等新兴表达成为青年群体的流行热点,并影响年轻干部的精神心态。《榜样》系列节目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扎根人民、矢志奋斗的精神图谱;如一盏灯塔,为新时代奋斗者指明前行的方向。节目中的榜样人物虽岗位不同、经历各异,却以同样的忠诚与担当,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于坚守中诠释初心,用行动标注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
锚定初心坐标,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擦亮信仰底色。当“儿童守护神”钱素云深耕儿科重症医学30余年,以生命守护生命,用“只要孩子有一线生机,就绝不放弃”的执着,让无数垂危的幼小生命重燃光亮;当“大国工匠”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如今依然奋战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开发第一线……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证明:初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坚守。在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中,榜样们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展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这种坚守,是对事业的热爱,更是对党和人民的赤诚。
锚定担当坐标,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挺起时代脊梁。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边关,边防军人祁发宝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乡村振兴一线,村支书孙金娣带领群众将“问题社区”蝶变为“幸福家园”;在地质勘探现场,“爬山匠”唐菊兴以科技创新突破资源困局,铸就高原找矿丰碑……榜样们用行动诠释:担当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果敢,是“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胆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精神,正是破解发展难题、战胜风险挑战的关键密钥。正如钱七虎院士的毕生信念:“为国铸盾,甘为人梯。”唯有把榜样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锚定传承坐标,以“薪火相传终不息”的自觉凝聚奋进力量。从“燃灯”校长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到黄德宽教授以学术研究守护中华文化根脉,让古文字“活”在当代;从红其拉甫边防连接力守护祖国“西大门”,到揽月“天团”在“传帮带”中实现技术迭代……榜样们不仅是奋斗者,更是播种者。他们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工匠精神生生不息。这种传承,既是对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更是对“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注解,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