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2025年04月07日

从清明出游热看经济韧性跃升

  

  

  

  朱浩

  刚刚落幕的清明小长假,中国大地上演了一场“春意与人文交织、消费与活力共舞”的盛景。超7.6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同比激增24.93%的湖南景区客流、超2亿元的电影票房……这场全民参与的“春日仪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也是对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解,更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清明不仅是节气与节日的交汇,更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从“汉服簪柳、素笺寄思”的文化热潮到千年治水智慧通过沉浸式展演焕发新生;从备受青睐的赏花游到亲子共绘春光的温馨画面,不少历史文化类景区借势推出民俗场景,将“慎终追远”的节日内涵悄然转化为“向美而生”的当代表达。我市金山景区首次以白娘子与许仙“清明借伞”故事,在烟雨朦胧中演绎东方浪漫;北固湾码头将茶点引入山水之间,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焦山景区,“辛弃疾”化身主考官与游客对诗,让诗词穿越千年焕发互动魅力……从“到此一游”转向“深度体验”、从“拍照打卡”到“动手参与”,这样的转变印证了年轻一代以创新方式接续文化根脉的自觉。

  假日消费的“热辣滚烫”,见证经济韧性。清明档档期,全国电影票房破2亿元;南京砂之船奥莱商场内“空手进门,大包小包出门”的消费热情,映射出消费市场的强劲动能。清明假期首日,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47.3万人次,营业收入1345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2%;陕西重点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0.15%;湖南全省客流1034.85万人次,同比增长24.93%……数据的跃升是服务供给精准匹配需求的智慧升级,也是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场景创新的具象呈现。

  从“门票经济”到“体验经济”,从“资源依赖”到“创意驱动”,这场春日的流动盛宴,既是一场文化自觉与经济自信的双向奔赴,也是个人美好生活追求与国家发展大势的同频共振。相信随着各地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中国经济的春天必将更加绚丽多彩。(图:朱浩)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