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2025年04月07日

以全局视野破除“内卷式”竞争

  

  

  

  赵祥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这一要求,既是对经济大省使命担当的殷切期待,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广大党员干部需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打破传统发展惯性,推动市场从无序“内卷”转向良性竞争。

  “内卷式”竞争表面是资源的无序消耗,本质却是发展理念的错位。近年来,部分地区为争夺短期利益,盲目比拼税收优惠、土地价格,“一窝蜂”布局热门产业,导致低效产能过剩,或设置隐性门槛阻碍市场要素跨区域流动,导致资源配置碎片化、创新要素“孤岛化”。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牺牲质量换取低价倾销,陷入价格战、仿造抄袭的恶性循环。这种“竞低”而非“竞优”的怪圈,表面上看似实现了短期增长,实则扭曲了市场规律、透支长远发展潜力。

  破局之道在于深化改革与系统治理。改革进入深水区,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全局视野破除发展梗阻,以系统思维凝聚发展合力,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横向全览,又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纵向展望。一方面,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更需通过制度型开放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将“行政区经济”变为“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需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以全局思维优化产业布局,杜绝“拼补贴”“拼税收”等短视行为,将政策发力点转向优化营商环境和培育创新生态。此外,治理“内卷式”竞争需统筹法律规范、行业自律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序的良性互动。

  破除“内卷式”竞争并非否定竞争,而是要引导竞争向更高层次跃升。党员干部需深刻领会“因地制宜”方法论,对于传统产业,应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避免“一刀切”式淘汰;对于新兴产业,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警惕“一哄而上”的泡沫化风险。要既当改革促进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陈规旧制;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政策落地。尤其在营商环境优化、中小微企业扶持、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等民生关切领域,用改革的力度提升企业感知的温度,让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镇江日报社